拜科學之賜,現代人愈來愈長壽了。高齡社會來臨也衍生了很多新問題,有很多高壽的老人家並不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好像沒有想像中的愉快,人到底應該活多久才合適?
巴金老人一生成就非凡,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海內外,享譽幾十年的巴金活到一百歲,這麼一位大作家最後竟要求安樂死。
他累了嗎?我們可以這樣關心的問,也可以這樣的問自己:假如我也像他一樣的長壽,我會怎麼料裡自己的身心?
今年是張愛玲九十歲冥誕,報章文藝版熱烈談論著有關她的種種,相較她晚年的低調孤寂,這樣的熱烈情況就更加令人感慨了!張愛玲是公認的文壇奇葩,她的文學地位及影響力至今未退,七十五歲過世的張愛玲留給世人的是永不褪色的璀璨,她活著的每一個日子裡,都有可能再產生更偉大的作品來,那麼這個曠世才女應該活多久?晚年的張愛玲,孤單寂寞時的她累不累──即使有她最愛的文字相伴?
一個行醫一輩子的老醫生,晚年生活過得安逸妥貼,身體智力也堪稱良好,然而高齡九十六歲的老人家,卻時常茫然的問家人學生:「我怎麼還在這裡?」如果你是他身邊的人,你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身心與生活都在良好狀態、生平成就也堪告慰的老人家,尚且有這樣的心情,那麼,有許多生活困苦、乏人照料、孤苦無依的年長者,他們又都是怎樣的心聲?
面對日益衰敗的肉體和腦力,老人家有沒有一個時間表,覺得自己應該活到幾歲才最合理的?可惜世間的一切都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只能聽從老天的安排,直到向這個世界道別的那一刻,才算是完成今生的功課。
如果,如果可以把接下來的每一天都過得安心自在、無有疑惑,心中愈來愈清明、日子愈來愈踏實,知道自己「為什麼還在這裡」,這樣的老年生活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