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大不淨觀,於內容上與八背捨、八勝處是很相似的,彼此都有關連性。
修八背捨之後,觀心已經成熟,這時可以運轉自如,不論淨與不淨,均能隨意破除,從而轉修八勝處。此八勝處,含有二種意義:一者不論淨與不淨,或五欲的煩惱,得此觀時則可隨意能破。二者能善調觀心,譬如乘馬擊賊,非但可破前陣,也能善制其馬,故名勝處。現從《止觀》文說明大不淨觀與八背捨、八勝處的關係。
約大不淨觀以明八背捨
若發大不淨觀相,轉入八背捨亦屬於大不淨觀的範疇,此為初禪所含攝。若作觀時,內無白骨人,外觀八色(青黃赤白與地水火風)及依、正二報,所緣之境相範圍大故,名第二大背捨,是二禪所含攝。若以大不淨觀入第三淨背捨亦屬於大不淨觀;乃至第八滅背捨也是如此。
約於背捨以明勝處及一切處
《大智度論》說明鈍根人修八背捨後,方修八勝處、十一切處注。中根修三背捨竟,於四禪中修勝處等。上根只修初背捨,即修一切法也。因為前八勝處,但觀少色,故比八背捨殊勝,如閻浮提王,唯一勝天下。十一切處,則能遍滿緣故,又勝於八勝處,如轉輪聖王,遍勝四天下。若此三種觀行具足,禪定功夫必能成就。
前面的背捨中,雖觀淨色,皆是不淨,未能輾轉比較真正好壞;現在能善於觀察,故說是「勝知」。小不淨觀,但依正報來明白好醜;若依大不淨觀,生起八勝處,也是依正報,得勝知勝見。
第一背捨立第二勝處
若多、若少,從依報、正報來說,一屍為少,二屍為多,一切現象,皆可如是推想。一件衣服、一份食物、一山河為少;無量的衣服、食物、山河為多。初學習觀修的人,從少至多,慢慢延伸。
若好、若醜:善業端正相好為「好」;惡業行為鄙陋為「醜」。好壞的分別,只要對我好者就是好,對我不好者就是不好。有智慧就是好,愚癡就是醜。富貴就是好,貧賤就是醜。如此好、醜的分別,皆是不淨。山河、國土、衣食、屋宅,若好若醜,也皆是不淨。又,依報、正報都是醜;白骨人所放的八色光為好。如此「多少、好醜」,也都是不淨的。第一、第二勝處,是初禪所含攝。
注釋:
十一切處:即是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以此十色,包括一切萬事萬物,作為一個對象,而起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