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趣話五百年前是一家

張天野 |2010.10.06
1836觀看次
字級

在中國,同姓人相遇,喜歡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以拉近彼此關係。不過,從姓氏學角度來看,這句話當認不得真,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概率並不高。

中國的許多姓氏(尤其是大姓)來源複雜,即使同姓,也未必是一個老祖宗。譬如「孫」姓,《百家姓》名列探花,現代中國姓氏裡位列十二,算是一不折不扣大姓了。最負盛名的一支孫姓當屬春秋衛武公之子「惠孫」一支了。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是先秦時期孫氏來源的最主要一支。

春秋時還有楚國孫氏和齊國孫氏,楚國孫氏源自楚莊王的令尹孫叔敖,也屬以先祖名字為氏,齊國孫氏則是齊景公給將軍田書賜姓孫。不僅僅有這三支孫姓,史上還有眾多的改姓孫氏。商代名臣比干被紂王剖心後,子孫為避禍亂,有的就改姓孫;西漢功臣夏侯嬰之後娶公主為妻,該公主隨母親外家姓,稱「孫公主」,這使其子女也隨母親外家姓孫;明朝初年,大批含孫字的複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孫氏。這其中有「孟孫、仲孫、季孫、叔孫、長孫」等諸姓氏。這麼多孫姓支派,實在不能都說「五百年前是一家」。

許多看起來不相干的姓氏,卻有親緣關係。以《百家姓》前六句為例,「尤」姓源自「沈」姓,是因福建沈姓為避閩王王審知諱,去掉水旁而成;而「何」姓則源自「韓」姓,蓋因韓國滅亡後,子孫流散,江淮讀「韓」為「何」,這才有了何姓。

如果再追根溯源的話,趙、秦起自「贏」姓;「周、吳、鄭、馮、衛、蔣、沈、韓、楊、施、張」都源自「姬」姓;「褚、陳」分別得自「子」姓、「媯」姓;而「許、呂」則始自「姜」姓。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夏、商、周四朝的國姓分別是「姒、子、姬、贏」;著名的堯帝姓「伊祁」;舜帝姓「媯」或「姚」;炎帝居住在姜水之濱而得姓「姜」;人文始祖黃帝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故又號「軒轅」氏。

可為什麼這些古老的姓氏,除了姚、姜幾個之外,後世已很少有此姓呢?原來夏商周三代有很嚴格的宗法制度,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姓氏,其他子孫只能以邑、國、祖字、官名等為姓,久而久之就分散了這些古老姓氏。

以「姬」姓為例,周朝分封了許多同姓諸侯,到春秋戰國少數諸侯做大,多數諸侯湮沒,紛紛以邑國為姓,而周天子則式微,姬姓就漸漸不那麼吃香了。到唐朝時,唐玄宗名李隆基,「姬」、「基」同音,一些「姬」姓人又改為「周」姓。這些古老姓氏其實並沒消失,只是換了「門牌號」而已。

這樣論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差不多是五千年前是一家。我們中國人只要相見,不用說「五百年前是一家」,說「五千年前是一家」,那肯定是錯不了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