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2英學者共享

 |2010.10.06
88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五日宣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蓋姆(Andre Geim)與諾伏西羅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在「石墨烯」的開拓性研究,榮獲二○一○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為俄羅斯裔的荷蘭籍學者蓋姆現年五十一歲,與現年三十六歲的英國籍諾伏西羅夫在二○○

四年製成石墨烯。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二維晶體,碳原子排列跟石墨的單原子層一樣。

能夠導電的石墨烯膜薄厚度只有一個原子,是目前已知最薄的材料,它非常強韌,而且在室溫下傳遞電子的速度,比任何導體都還要快,在物理學和材料學蔚為話題。

石墨烯的結構概念多年前就存在,但學界對於其存在的可能性存疑。蓋姆與諾伏西羅夫製造出石墨烯的過程非常偶然,他們發現使用膠帶就可以製造出石墨烯。

他們將石墨片放置在塑料膠帶中,摺疊膠帶粘住石墨薄片的兩側,撕開膠帶,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可以得到愈來愈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樣品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他們因此製得了石墨烯。

石墨烯在原子尺度上結構非常特殊,必須用相對論量子物理學才能描繪。其良好的導電性能和透光的性質,使研究人員得以開發出新的材料,製造出尺寸更小、速度更快的電晶體,被認為相當適用於觸控式螢幕、液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以及有機發光二極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今年才發表研究指出,若是採用石墨烯電極,鋰電池的充電時間將能從兩小時縮短到只要十分鐘。另據「科景」網站,石墨烯與塑膠混合時,甚至可能將塑膠轉變成良導體,同時提升塑膠的耐熱性。因此,石墨烯被普遍認為會最終替代矽,從而引發電子工業革命。

蓋姆與諾伏西羅夫後來又在石墨烯的基礎上開發出新材料「石墨烷」,他們用純凈的石墨烯和氫,製備出這種具有絕緣性能的二維晶體石墨烯衍生物,他們的實驗證實了可以透過化學方法改變石墨烯的性能,這為製備其他基於石墨烯的化學衍生物,推展開了道路。

該成果發表在二○○九年一月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