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明「大不淨觀發」。觀身不淨為「小不淨」;觀山河大地如身之不淨,為「大不淨」,亦名「大背捨」。
六、大不淨觀
前面所觀的內容及所引發的相,是諦觀身相種種不淨,去除皮肉及觀照白骨人、死屍的種種不淨相,或一具屍、兩具死屍,滿城邑、聚落,不淨物流出等。這是從自、他的正報上來觀,故說是「小不淨」。
今從內外種種不淨中,論厭離背捨,是含總(小不淨,共二乘)相、別相(大不淨,只在菩薩)的。
示發相
小不淨觀,唯論正報不淨相;大不淨觀,通依報、正報種種不淨相。若是大不淨觀,何止只是論正報的流溢不淨?連依報也是如此,舉凡屋宇、錢財、穀米、衣服、飲食、山河、園林、江河、池沼,皆是色法,悉皆不清淨。膿水小蟲流出,到處腥味臭氣。房子如墳墓,錢如死蛇,美味的羹湯如屎汁般,飯如白蟲,衣如臭皮,山如肉聚,水池如膿河,園林如枯骨,江海如汪穢。
於坐禪中,忽然見到以上的情形,山河大地沒有一處是好地方,厭惡心生起,外在環境的依報、自身的正報,皆是不淨,世間已沒有什麼可貪著的,此為「大不淨觀相發」。
又因個人果報不同,所感之相也不同。如觀不淨時,雖觀內外種種不淨相,但善業感果見到的是清淨色;惡業感果所見是不清淨色。感果是過去的心力,觀不淨是現在的心力。故現在觀不淨相,亦會因過去因,所感發相而有所不同。
在淨相中,若執著淨色,保護、愛著,要以大觀照力破大執著心,去除大顛倒,成就大不淨觀也。乃因心力能隨心所現,破除一切愛著故。
在根本四禪的境界,但除欲界的執著,不能去除色界的煩惱惑。若是小不淨觀、大不淨觀及八背捨,是無漏的緣,尚未到達無漏境地,只去除欲界及本身所觀的煩惱執。若是能通達無漏,自能斷除三界的煩惱惑。
以下,將就大不淨觀與八背捨、八勝處,說明彼此之間的關係。故先簡略敘述八背捨與八勝處的意義。
八背捨,是八種背棄三界五欲,捨卻世間諸有的執著心,所修的觀法。修此觀能開發無漏智慧,斷三界見思煩惱盡,即證阿羅漢果;證果時,八背捨即轉名為「八解脫」。(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