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成功訊】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二年前展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將東部海域魚類實體標本「數位化」,已有四百多種魚類資料登錄網上。計畫團隊也收集一千三百多件魚體標本展示在標本館內,很有看頭,民眾可先電洽安排參觀。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成立三十二年,典藏的東部海域魚體標本,不乏新紀錄種或罕見種,為了永久保存這些研究資料,提供平台給各界人士立即上網參觀,該中心決定參與國科會推展的數位典藏計畫,將研究完成的魚類資料、圖片置放網路。
這項數位典藏計畫執行人江偉全說,全台灣目前發現二千八百多種魚類,約一千五百種在東部海域發現,可見東部海域生態資源豐富,更需數位典藏確保資訊保存。
剛接手計畫時,執行團隊將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內的六百多件魚體標本重新研究,耗時耗力,十分辛苦,隨後再研究新魚種。江偉全說:「為完成數位典藏資料及魚類研究的使命,研究與數位典藏工作是相輔相成進行的。」
執行團隊目前已登錄五百五十四件共四百多種的數位化魚類。江偉全說,第一期計畫進度是要將所有東部海域魚類數位化,第二期再展開數位化加值與應用,要讓資訊更貼近民眾。
團隊目前共收集一千三百多件魚體標本,部分未經數位化,很有看頭。這些標本置於中心內的「台灣東部海域魚類標本館」,民眾預參觀,可先洽○九二二五一六四三六,安排標本館開放、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