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約一小時半的時間,我們自倫敦利物浦車站搭火車直奔劍橋。劍橋和牛津都是英國全球著名的大學城,前者素有「城市中的大學」之稱,而後者則被稱為「大學中的城市」。雖然兩校都無圍牆(大學城的風格),不同的是,劍橋大學的學院之間比較集中,對學生或觀光客來說,上課或閒逛自是顯得較為從容。
但是就中國人或台灣人而言,劍橋的名頭和吸引力反而要超過牛津,原因無他,那就是要拜我們的大詩人徐志摩之賜了。民初新月派浪漫詩人徐志摩曾留學劍大,並寫下多篇膾炙人口描寫劍橋的詩文,如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以及新詩〈再別康橋〉。後來(一九九九年)台灣公視推出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徐志摩愛情故事》,造成轟動,劇中徐和才女林徽音的「定情之吻」,場景就選在星夜之下浪漫的劍河。劍河就是徐志摩筆下的康河(詩人取其音譯,康橋也就是劍橋)。
遊覽劍橋大學城最好的方式便是徒步。我們從火車站下車轉搭公車進城,沒多久便到達基督學院旁的巴士總站。劍大共有三十一個學院,但一般遊客多自國王學院開始參觀,其中以國王學院的禮拜堂最富盛名。但我以為應先從較北邊的位在歎息橋旁的聖約翰學院(詩人華滋華斯的母校)作為起點朝南走下來,途經三一學院(科學家牛頓的母校)、綱維爾暨奇斯學院、克雷爾學院、國王學院到皇后學院,每個學院風格不盡相同,其中尤其不能錯過的是各學院的後花園,因為後花園和徐志摩筆下旖旎浪漫的康河銜接,可以就近欣賞到綺麗的康河風光。
以皇后學院為散步終點站,是考慮到可從它旁邊的銀街(Silver Street)穿行到康河畔,找到平底船停泊處,在此可以沽條小舟撐篙遊河。撐篙遊河,自數學橋至嘆息橋,中間會經過五、六座小橋,河流蜿蜒平靜無波,試看徐志摩的形容:「在初夏陽光漸暖時你去買一支小船,划去橋邊蔭下躺著念你的書或是做你的夢,槐花香在水面上漂浮,魚群的唼喋聲在你的耳邊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黃昏,近著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靜處遠去。」如斯美景讓詩人倚在橋闌出神凝望,詩云: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
數一數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
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那回我和內子也在仲夏的午後時分雇了條平底船,為我們撐篙的則是暑假來打工的劍大大三學生。沿著河畔可以欣賞剛剛走過的劍大學院,視角不同,自是別有一番滋味。河景美則美矣,只是暑假來此觀光的遊客多如過江之鯽,優美恬靜的康河頓時之間「塞」了太多平底船,浪漫的氣氛蕩然無存,殊為可惜。
(本專欄將於下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