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誦經聲 入譚盾新作

 |2010.09.28
89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著名美籍華裔作曲家譚盾最新作品《水樂堂‧天頂上的一滴水》,將於二十九日在大陸上海朱家角首演,成為獻給二○一○上海世博會、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一份厚禮。全劇融合了建築音樂、行為藝術和佛教音樂演奏,風格獨樹一幟。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這次我把二者結合在一起。」譚盾表示,有一次他在朱家角的河上,聽到對岸圓津禪院的僧人誦經,寧靜中有一種幻覺,好像聽到音樂聖人巴哈(Bach)在唱歌。這種「天人合一」、「東方與西方」的幻覺,讓他產生出把建築和音樂融於一體的想法。

《水樂堂‧天頂上的一滴水》演出共分四場,全場演出約六十三分鐘。〈禪聲與巴哈〉以河水聲音與視覺為主;〈水搖滾〉中,鋼鐵梁柱、水面都成樂手最佳的樂器;〈弦樂四重奏與琵琶〉是全局最精彩的一場,古老的「天圓地方」概念在建築空間中表現出來,不僅有弦樂琵琶演奏,更有舞蹈、踢踏和歌唱,舞台上的樂器和道具都可以被視作視覺藝術的裝置。

第四場〈四季禪歌〉中,水流連接起對岸古老的圓津禪院,僧人們在河上誦經,弦樂四重奏在河上彈奏,河水引入屋裡,再流出去,觀眾和演出者彷彿獲得「洗心」的經歷。最後,演出回到了〈天頂的那一滴水〉,譚盾將那滴自然水聲放大千倍,形成聲音的雕塑。

這已不是譚盾第一次將佛教音樂納入他的作品中,自二○○八年譚盾踏訪嵩山少林寺後,即被其靈氣吸引,萌發「禪宗音樂」之念,因此,有了「禪宗少林」的誕生。譚盾曾表示,他透過寫禪宗音樂,所悟到的一個最深的東西是:音樂的想像要隨意,就像出家人修行一樣,寫音樂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譚盾認為,禪宗本身是不可言喻的,是感知性的,所以每個人心裡的禪是不一樣的。「我要表達的是我心中的空間理想,對音樂藝術創造的目的的感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