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九月十五日晚間八時(農曆八月八日晚上八時),我們的媽媽謝彭白完老菩薩緣盡捨報。除了時辰特別,她全身柔軟、面色紅潤,走得安詳、寧靜。總為他人著想的媽媽從不叫疼,更讓我們驚異的是,因為祖父曾經出過家,媽媽嫁來後耳濡目染,開始習佛……
媽媽生於一九二一年六月十日,享壽九十。謹定於國曆九月二十四日台北道場追思,期引安奉基隆極樂寺西方堂琉璃殿。謝家子女合十
信佛為善 看見阿彌陀佛
長女 謝麗珍
媽媽在離開之前,曾說要吃鳳梨,但是拿不到,二妹麗華問:「現在是清晨,哪裡有鳳梨可買?」媽卻說:「現在是黃昏,到處都是鳳梨啊!」麗華大概知道媽媽看見了不屬於這個世界上的色彩,便好奇地問除了鳳梨還有什麼?媽開心的說,還有阿彌陀佛和許多好可愛、好可愛的小沙彌。隨侍在旁的我們,都覺得媽媽很有福報,正如三弟志隆講:「媽媽是一個好到完美的人,她一走,我就知道她會去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住台北,從前是基隆市的一個大家族,三代同堂六口灶,四十多人,生活在一個空間不大的三合院裡;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小弟炎盛尚未出生時,爸爸長年在外工作,媽媽帶我和二妹,我們再背著三弟、四妹,一起散步到基隆港口看海、看日落,然後買一碗黑糖清冰,五人共吃一碗冰,共蓋一條棉被,非常溫馨。
佛緣深厚的媽媽,尤其善於以好言好語給人希望,求學期間,不論我對功課沒自信,還是表演怯場,媽都一定會說:「妳怎麼這麼厲害!」受到堪稱全農村和全家族最聰明的媽媽鼓舞,令我沒了負擔,愈來愈熱愛念書,每次都名列前茅;甚至我後來當了老師,有時分享學生作品給媽媽,媽還會稱讚:「妳怎麼會教出這麼棒的學生!」
充滿智慧 教己助人利他
三子 謝志隆
媽媽是公認最有智慧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碰到任何狀況,都是她藉機教育的時刻。
我出生的時候正逢二二八事變,社會動盪不安,家中許多物資缺乏,也常遭小偷把水管割斷偷水,讓我們沒水用,媽媽就拉著燒炭的板車、挑起鉛作水桶,從崁仔腳爬到崁仔頂,每天來回十幾遍,就只為我們弄水,六歲的我曾和媽媽一起提桶子,我提小的,覺得有趣,長大後才知道媽媽很辛苦。
早期娶媳婦很難談攏,但媽媽一出馬往往就功成,因為她善於調解,例如包聘金,她會對男方說:給得少,養大女方的父母不划算,給的多又像賣女兒;對女方則說:聘金要得多,到時女兒嫁過去,心生嫌隙的婆家會疼惜嗎?所以雙方以和為貴,應該互相讓步。媽媽就是這樣用智慧處理任何難題。
教子成材 善觀機巧逗教
五子 謝炎盛
說到教育,媽媽總能抓緊每分每秒去「說」。從小媽媽就帶著我走遍大街小巷,認識每塊招牌上的「字」,一有空就念九九乘法表,傍晚乘涼時,幫我掏耳朵就開始說書,所以在沒上學前、識字率又普遍低的時代,我便成為「神童」。
媽媽講的故事特別動人,有一個故事在我記憶中尤其深刻││「萬金不富,五子無嗣」:因為養十個女兒(千金),等於有十個女婿(半子),這些兒子卻都不是自己的,說明人生中很多事不如表面,都有待商榷。故事中這些寶貴的知識,成為我後來做生意的警惕。
我退伍後剛開始工作時,壓力很大,自覺受不了,準備辭職,媽媽卻認真地告訴我:「只聽過騎驢找馬,沒聽過殺驢找馬的。」所以又忍住了,慢慢找更滿意的工作。媽媽總是嚴肅地用古人智慧啟示我們,也不強迫我們遵從,我們反而都願意聽她的意見。後來我成為扶輪社三四八○區總監,多家電子、投資公司的董事,媽媽的教育功不可沒。
深深緬懷 取代單純哀慟
女婿 郭捷
我成長於單親家庭,媽媽(岳母)給了我前三十年沒有得到的愛,令我感到很幸運。我相信如果沒有她,我和太太都不可能如此幸福。從前我們愛陪媽,即使工作忙碌,也一定每周抽空兩、三天,金玉四妹更未論嫁,決意一生相伴,同學們則喜歡來我們家吃媽的炒米粉。為了向得來不易的慈親盡孝,在媽媽臥病期間,我每天到醫院按三餐陪伴。
媽媽往生後的這段日子,我們天天到佛光山台北道場作法會。身為謝家子孫的我們,不以眼淚,而是以更深的法愛追思。對我們來說,媽媽是心中的明燈、是無所不能的代表、是我們的觀世音菩薩,任何苦難向她求,都能得解脫。
謹以一詩,獻給媽媽:
日思慈雲日缺全,
月近中秋月不圓;
星光黯淡星夜寂,
晨昏定省晨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