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在今年一月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希望能讓全球每一位公民一同加入保護地球生物的行列。同時將其主題訂為「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
今年十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第十次會議將於日本名古屋舉行。為了響應此次會議,且配合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活動,日本名古屋學藝大學小谷恭二教授發起,並邀請亞洲各國設計學院共同參與舉辦海報設計展覽。
這次的展覽作品,展現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的創作特色,從同樣的主題出發,卻可以運用多元化的角度來思考表達,以海報的形式來表現生物多樣性,及保護生物多樣性資源,和喚起廣泛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眾意識。
透過學生新穎、獨特的創作元素,以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當作創作題材,讓觀者可以更容易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藉由此次展覽活動的推廣,既可以凝聚亞洲共識,更讓亞洲設計領域的學生彼此激盪創意思考,開闊視野,促進交流。
鄭潔瑩(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Save the Future
創作者以飄盪於空中的物種玻璃瓶,來象徵物種靈魂的消逝,以一種近似於宗教祈禱的寧靜氛圍,來喚醒人類應該對物種生命予以尊重。
畫面以類似於骨灰罈的玻璃罐,隱喻物種逐漸瀕臨絕種的命運,若再不去正視這一問題,物種將會逐漸消逝,愈來愈少。
李善婷(香港知專設計學院)Formula for all (value)

本張作品以一種非常輕鬆愉快的口語,陳述一個簡單而容易忽略的問題,也就是說其實地球只是個物種組合而成的一個圓球而已,畫面清晰簡潔,但是卻能讓小孩與大人一看,就能會心的一笑,並且能快速的獲知創作者內心所要表達的意涵。
作者運用單純的幾何形符號,配上清新的色彩,使作品本身呈現極大的輕鬆性與裝飾性。
劉夢漪(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The forest

本件作品以華麗的裝飾圖紋,來呈現大地物種的豐富生命性,以鹿角與樹木產生巧妙的連續性,以樹脂與日月星球、鳥類產生微妙的連結感,同時把鹿的腳與大地的草原相結合,呈現大地萬物共同生命體的概念,來表達物種的相融性。畫面以單純的綠色,來呈現自然環境的生命力與生長性。
Chong Jia Ying Jasmine

(新加坡淡馬錫大學)
For this wonderful world
電玩與動漫是二十一世紀最閃亮的明星,作者以近似於電玩場景的畫面來吸引閱讀者的興趣,以樹枝呈現漢字「根」,來傳遞萬物之本於各個物種的和諧相處。
整體畫面以愉快的動漫場景與快樂氛圍為主軸,顯現出所有物種歡樂的生存在同一樹幹之下,表達出地球上的萬物,雖有不同的生命外貌,但是實際上皆是出於「本是同根生」的道家思想,巧妙的結合東方的禪意,與西方的圖像風格,概念非常的具有趣味性。
張卓倫(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Animals-the power of nature
此一作品以影像合成的表現手法,來呈現自然的趣味性,以燈泡象徵生命的力量,以乳牛作為人類飼養的眾多物種的代表,也是人類飼養的物種之中,把全身各種部位皆奉獻給人類的動物之一。
整個畫面象徵著乳牛除了提供給人類食物的養分之外,也屬於大自然中眾多物種之一,也是大自然眾多食物鏈,與生態圈中的一股強大力量。
小野 香菜子(名古屋學藝大學)

World
作者以非常細緻的插畫手法,來表現物種的生命力,透過靈活的筆觸與活潑的線條,來顯現生命的活力,非常自然協調的將各種物種融合成一體,顯示和平相處、共存共榮的歡樂景象。
在視覺表現上,上下布局以黑白與彩色的對比手法,來呈現物種心靈層面,與外在形體的一體兩面概念,以反轉的方式,使畫面強化了平衡與協調的效果。
加藤まリあ(名古屋學藝大學)Evidence in the future to tie by tracks

整個畫面以塗鴉風格的各種動物之腳印符號,來呈現大地物種的多樣性,透過各個物種朝向同一方向的腳印,來顯現各物種雖然並不相同,卻有相同的生命權力與求生的意志。
右下角以龐大的愛心符號,象徵各物種應該以相互關愛,與和平共存的思維為基礎,共同維護地球生態的平衡與和平。
HyeIn Byun(韓國成均館大學)

The polar bear is too hot
以熱壞的北極熊為主畫面,來呈現生存在北極的物種,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使牠們的生存產生了極大的危機。
作者使用卡通人物的平面色塊表現手法,透過一邊吃冰淇淋、一邊搖著扇子的趣味肢體動作,同時以眼眶留下一滴無辜眼淚的表情,來呈現心靈的無奈與憂傷。整體使用鮮豔的紅色,來顯現暖化炎熱的環境,站在小小的浮冰上,更顯得處境的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