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任內曾微調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用字,將「中國語文」、「中文」改稱「華語文」,「國字」正名為「漢字」,「國語」改「華語」,引發「去中國化」的爭議。教育部日前召開課綱委員會予以「回正」,仍稱國字、國語、國文或國語文,對外國人才稱華語。
杜正勝進行的課綱微調工程,由鄭瑞城接任部長後公布,訂民國一百年開始實施,由於教育部未表態改正,本月初兩岸統合會質疑政府延續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
教育部前晚召開課綱委員會議,由常務次長陳益興主持,決議修正國語文課綱用字,通過「華語」改為「國語」、「漢字」改為「國字」。陳益興強調,這項調整不是「修正」而是「回正」,即回復原來的文字。
由於多數委員認為「本國文化」兼容中華傳統文化及台灣各族群文化,甚至是新移民文化,因此保留「本國文化」用字,沒有回復以前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