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溝通不良 癌患得憂鬱症

 |2010.09.13
249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精神科門診病患中,癌症患者就占了一定比率。臨床也發現,癌症病患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兩倍。國內安寧照護權威翁益強醫師認為,醫師擁有專業醫學知識,但在照顧病人情緒上,卻還有待加強。

「誰叫你不聽我的話,不好好治療,才會復發,活該

!」一名肝癌末期患者,在聽到主治醫師沒有同理心的嘲諷時,一頭想撞死,肝癌沒能治好,還多了憂鬱症。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凱表示,病人在被告知罹癌時,心理衝擊之大,外人無法體會,有些腫瘤科醫師見多了類似場面,似乎有些麻木,在言語上欠缺同理心,讓病人頓時失去希望。

方俊凱指出,一名婦女在做抹片檢查時,發現異狀,進一步檢查確定罹癌,儘管早期開刀,切除病灶,但醫師卻沒有主動告知預後狀況及後續處理方式,且未妥善顧及病人感受,病患多問幾句,他就面露不悅,直說「聽我的,準沒錯!」

在這種情況下,該名患者整個人崩潰,總覺下腹部疼痛,可能是癌細胞又復發,擔心到無法入睡,萬一切除子宮,「先生還會要我嗎?」一連串的焦慮,最後讓她無法上班,求助精神科門診,被確診為恐慌症。方俊凱無奈地說,類似的個案俯拾皆是。

翁益強強調,縱使是名醫,醫學專業無庸置疑,但面對病患時,不可露出不耐煩的神情,更應學習溝通技巧,觀察病人反應,再一步一步陳述病情,給予足夠心理建設。

為此,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最近舉辦國內第一次癌症病情告知模式訓練,共有二十八名腫瘤科醫師接受為期兩天、十二小時的溝通技巧訓練,最後有二十二名醫師獲得國際認證,將充當種子教官傳授相關專業知識。

近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透過安寧醫學會在全國醫學中心巡迴辦理講座,目標要讓全院十分之一醫師學會與病人溝通互動的技巧。

方俊凱建議,衛生署應該讓類似受訓課程列入醫院評鑑的參考指標。畢竟適當的病情告知,不僅止於傳遞壞消息,還能為病人帶來希望,繼續與病魔奮戰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