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巡邏船撞擊中國漁船事件,將兩邊官方互動老話題再度放上台面。兩大強國互有立場且互無退讓之理下,任一方自我克制和平執行主權宣示是合理行為。但日本以衝撞為驅趕漁船手段,則是被認為意圖以加大大陸、台灣漁船進入宣示海域的風險與成本。但這樣的危險舉動,隨著雙方摩擦的頻繁,最終可能延燒起兩國關係的火焰,迫使兩大強國對此陳年問題嚴肅攤牌。
釣魚台主權爭議由來已久,中日台三方對此的宣示或行動,常常左右全球華人民族義憤心情,但美國其實也無法擺脫始作俑者的歷史定位。將視野拉遠到上世紀,美國對釣魚台主權歸屬的決策過程,便是充滿政治考量。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日本將釣魚台交由美國託管,一九七一年美國將釣魚台歸給日本,彼時大陸陷於文革亂局之中無暇他顧。當時的美國將釣魚島歸屬視為對抗共產主義的籌碼,卻深深的傷害了華人的情感。
日本自始將釣魚台問題延宕以維繫並未全敗的國族尊嚴、美國將區域問題當作制衡中日的戰略手段,又加上海域蘊含豐富資源的消息出現後,讓釣魚台所屬議題更添複雜。日本堅不讓步的立場搞出了建神社、燈塔、增派防衛部屬,甚至連每年編列預算向民間所有者租借的手段都出籠。這相對於日本之於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爭議、之於韓國的獨島紛爭等國際事務,有其一貫的連鎖策略。
釣魚台的主權歸屬基於民族立場上,從無能清朝政府割讓出去的史實,華人自然有強大的主張基礎。當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強國、中國與美國關係日益緊密、中國在東亞地區所居角色越形重要,時間是站在中國這一方!但不可忽視的,日本持續以強勢作為建立的主權形象,也讓中台雙方更感棘手。如何讓這區域問題平穩解決,各方從自我節制到共享資源,乃至於獲得國際共同遵守的最終結論,是需要高深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