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86}修行人使命 揭示人生真理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10.09.09
1239觀看次
字級



「比丘調於語,善巧而寂靜,顯示法與義,所說甚和婉。」

———《法句經》



宗教來的使命在於用最樸素、最謙卑的態度來揭示人生的目的與真理,並以此為義務盡心盡力。因此,佛陀在四十五年間未曾停留,為眾生不停行走。《長阿含經》第一卷裡記載著佛陀對弟子們說的話:「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

: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

探尋人生的目的與真理乃是宗教的本質。為闡明這些道理,佛陀要弟子們有時深入禪定、安享禪悅。我們無需以權勢與財力來炫耀自己的力量,趾高氣揚的傲慢態度更是與出家人的形象格格不入。

上述偈頌的典故和一隻管不住自己嘴巴的愚昧烏龜有關。相傳以前在喜瑪拉雅一帶有一座湖,住著一隻烏龜。有兩隻大雁為尋找食物從遠方飛來,牠們發現這隻烏龜,與烏龜熟稔起來。有一天,大雁們說喜瑪拉雅山峰上有一座黃金洞窟,提議大家一起去。

烏龜聽後也想去,大雁們找來一根棍子,交待烏龜要緊緊咬住、不能張開嘴巴,如此才能把牠帶走。兩隻大雁銜著棍子的兩端,帶著咬住棍子的烏龜飛上雲霄。地面上的人們看見後覺得很神奇,個個大聲尖叫、奔走相告。在空中的烏龜想要回話,自我炫耀一番。就在那瞬間,烏龜從高空中直摔落地,跌得粉身碎骨。

就像愚蠢的烏龜,愚昧的修行人無法管好自己的嘴巴,詆毀他人而造口業。就算開口說話,也無法說出彰顯真理的話語,而且通常也無法闡明人生的真正目的。因此,佛陀才會教導我們要調御口舌,不論何時都要說出闡明真理的言語。

語言是與對方直接溝通的道路,也是互相交心的隱密工具。言語真實柔和,自能使眾人純化。開示說法總得顧及對方的水平,根據對方的根器來說法,這叫做「隨機說法」。

要給對方宣說符合其水平的真理、闡明活在世上的真正意義,出家人自己首先得安住在真理中,將心念集中於真理上,深入觀照真理,並從真理展開對一切事物的觀察。世界愈混亂,宗教人士就更要真摯以對。修行人應該精進、再精進,讓自己的開示說法化作為一切眾生解渴的甘露法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