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缺乏技術人才,這一勢態並非空穴來風。很久以來,用人單位就已提出警告,認為德國教育系統應該對業界後繼無人負責。另外,人口老化現象又進一步加重了形勢的嚴峻性。預計到二○五○年,德國在職人員人數將縮減一千萬。基於這一背景,德國雇主協會主席迪特‧洪特呼籲當局研擬一部新的移民融入法。
多年以來,德國雇主協會聯邦聯合會主席迪特‧洪特一直敦促德國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可惜收效甚微。現在,洪特又進一步提出,既然德國缺乏本土人才,何不引進外國精英。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已經進入德國領土的外國人並沒有得到當地社會的接納。就業市場和職業調查研究所所長尤塔‧阿爾門第格解釋說:「擁有移民背景的居民當中,沒有中學畢業文憑和職業培訓的占到百分之四十,這些人的失業率特別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洪特看來,外國移民中的低素質、高失業率現象是由德國錯誤的移民政策造成的。移民家庭的子女也未能享受良好的教育,他們當中有一半人在離開校園的時候不能得到任何培訓機會。
對於很多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外國移民,德國內政部長朔伊伯勒提倡進行低薪階層的改革。如果不增設低薪崗位,必將會造成黑工數量的上漲。不過,未來更需要的還是高技術人才。目前,百分之二十四的德國企業提供培訓位置,但只有少數外國人得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