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曾國藩都是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二人同在對抗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獲功,聲名鵲起,成為一代重臣。
而曾國藩對左宗棠,尤有提攜之恩。當年,左宗棠在曾國藩手下為幕僚,很得曾的器重,及至左宗棠做大,有力量和他抗衡,才有絕交一事。
左宗棠和曾國荃談起來,認為兩人絕交,曾國藩責任占十之七八,自己只占十之二三。至於兩人為什麼失和,則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一,慈禧太后擔心漢人勢力太強,威脅滿清統治,故意設套挑撥兩人關係。
其二,攻陷南京,剿滅太平軍後,兩人因爭功而失和。
其三,兩人脾氣相左,同為湖南人,個性都很強,左宗棠尤為敏感,常為一點小事而計較。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卻無定論。薛福成長期在曾國藩手下做幕僚,他記述了曾國藩去世前後左宗棠的一些意氣事:
左宗棠遠赴新疆平叛時,曾經對客人說,我跟老曾不合,現在他當兩江總督,負責為我籌備糧餉,這回可被他逮著機會了,估計他會藉此敗壞我的大計啊!
而事實上,曾國藩在供給糧餉時,一直不遺餘力,並選派自己最得力的幹將劉松山等人交左宗棠調用。左宗棠西征成功,基本上就靠這支能征善戰的湘軍。
私惡歸私惡,在涉及國家領土的大事上,曾國藩是絕對不含糊的;但左宗棠始終不承認這一點。他每每和部下聊起來,必罵曾國藩。而諸將多為曾國藩的舊部屬,聽了自然不舒服,出來後都憤憤地說:「你個人和老曾不睦,跟我們囉唆幹什麼,耳朵都被磨出繭了!聽了半天,也沒覺得你有什麼理,根本不能自圓其說嘛。」
一八七二年,曾國藩病逝。左宗棠送來一副對聯:「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大家一看,話已說到這分上,估計兩人的過節兒也就到此為止了。誰知遠不是那麼回事,左宗棠對死去的曾國藩不依不饒,抓著機會就貶他一頓。
左宗棠奉旨入軍機處時,沿途官員設宴迎送,回來後都說,左宗棠在席上喋喋不休,不外兩件事:一是自己如何平定了新疆叛亂,一是痛罵曾國藩,此外再無他話。
後來,左宗棠任兩江總督,官府設在南京,官員去晉見他,出來後搖頭不迭,同樣是被左大人的聒噪困擾。
江蘇鄉紳潘季玉,以地方上的公事到南京,回來對人說:
我拜見老大人後,寒暄了沒幾句,他就把話頭引到西征事上,滔滔不絕,我根本插不上嘴。接下來,就是罵曾文正公,罵得一塌糊塗。我還沒來得及稟報下情,差役看時候不早,遞給老大人一杯茶,就端茶送客了。
第二天,潘氏再次到都督府,剛一座定,左宗棠即大罵曾國藩,一直罵到終席,妙語連珠,冷嘲熱諷,潘季玉只好撤回。
數日後,又去拜見,左宗棠又是先罵曾國藩,再講西征的故事,連帶著把李鴻章也罵了進去。後來雙方起立告別,潘氏想插嘴請示一下地方上的事,沒想到話頭又引到西征上,嚇得潘氏趕緊跑出來,再也不敢抱匯報下情的想法了。
在其他地方,左宗棠同樣逢人便講西征、罵曾國藩,群僚皆以為苦,頗有怨言。
人一死,一了百了,再無辯解能力,罵死人,終究不厚道。這件事,是左宗棠被時人詬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