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風潮】臉書

許嘉瑋 |2010.08.31
764觀看次
字級

大多數人對臉書(facebook)的第一印象,就是虛擬的農場,在媒體上反覆出現偷菜與上班玩遊戲的新聞,明白點出此一軟體的特殊性質,也勾勒出當下的「眾生相」。諸如:一邊抱怨沒有絲毫屬於自己的空間,卻也甘心被各種小遊戲束縛。

實則,臉書不只是提供娛樂的科技產物,以之為中心展開的各種有趣現象,更是觀察人群互動的重要關鍵。「臉書」顧名思義,就是有「臉」(圖片)有「書」(文字),搜尋朋友的名字後,仍須看「臉」才能確定,是朋友還是同名同姓的陌生人。

有時點開E-mail,驚覺久未聯絡的國小同學也出現在邀請名單上,尷尬的是,無「臉」者太多,加入後發現原來彼此不認識,卻意外發現對方是高中同學的老婆的大學同學,人際網絡之複雜與巧合,在網絡上展露無疑。

人生因緣的分散聚合,就在看似休閒的遊戲背景中反覆被演繹,逐漸消磨我們「面對面」的機會,讓「臉書」緩慢邁向「無臉」。

最近,我更發現一項糾結的人際關係。臉書有一個貼心的系統,會在朋友生日快要到達前,在頁面右上側提醒你。我們完全不必記得這些「瑣事」,反正會有系統提醒,更不必細論彼此是否相熟。當許久前加入那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線索,成為你生日當天留言板上的一個名字,可能你感到驚喜,但也就是不溫不熱不冰不涼的一句「生日快樂」,此外無他。

對語言文字與圖像無法更加具體可感的情況,難免有些傷感,當現代人想方設法在工作縫隙中,找到打上「生日快樂」四字的機會,我在電腦螢幕前,瀏覽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朋友動態」,無力地發現,七月流火的夏日午後,朋友們的時間都很壓縮,但都忙著相仿的事:留言、遊戲、回覆、按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