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理普亭(見左圖/美聯社)二十九日啟動中俄輸油管道的俄羅斯境內注油閥門,正式開啟輸油管的技術測試階段。中俄輸油管道將把俄國的西伯利亞原油,輸送到中國東北的大慶,使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更加多元化,不再過度依賴歐洲市場,並向中國每年供應一千五百萬噸原油。
普亭在俄羅斯遠東阿穆爾地區的史克沃洛迪諾市的啟動儀式上宣布,輸油管道「俄國境內的鋪設工程已經完工。工程非常重要,標誌著我們開始擴大能源供應」。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也出席了啟動儀式。
普亭指出,這項工程是中俄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對於中方來說,可以穩定能源供應和能源均衡。對於俄方來說,則是獲得一個具有市場前景的亞太地區新出口,特別是極具發展前景和活力的中國市場。」
普亭說:「迄今,我國的能源主要是供給歐洲夥伴,每年向歐洲出口約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噸石油。」他說,俄國對亞太地區的石油出口目前暫時較小,但隨著東部石油管道和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管道的建成和投產,俄國每年將向亞太地區輸送三千萬噸石油,最終增加到五千萬噸。普亭說:「與歐洲管道相比,東部石油管道將形成一條有競爭力的能源輸出通道。」
中俄石油管道,即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國支線,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史克沃洛迪諾市開始,經過中國黑龍江和內蒙的十三個市縣,終點為大慶。整個石油管道建成後,俄向中國和亞太地區的供油能力每天將達一百六十萬桶(二十二萬噸)。
普亭說:「中俄石油管道的完工對我們和中國至關重要,標誌著將向中國穩定地供應能源,我們也進入具有挑戰性的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
急需能源供應的中國需在本國鋪設九百三十公里長的輸油管,以便與俄羅斯的輸油管連接。普亭保證說:「俄羅斯原油今年肯定會輸往中國。」
在全長一千公里的中國輸油支線中,俄羅斯境內長七十二公里,中國境內九百三十公里。俄羅斯境內的管道去年四月二十七日開工建設,中國境內五月十八日開工。輸油管將於今年十月三十一日完工投產,合同期二十年,屆時,俄羅斯將通過這條管道每年向中國供油一千五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