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茫茫難自料」語出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詩人說道,去年你我在百花盛放的時節裡相逢又相別,今日花兒再開又是一年過去了。世事一片迷茫不清,讓人難以預料,雖是美好春日,卻令人心神愁悶、輾轉難眠。一身多病的我原想就此辭官歸田,但眼見百姓之貧困流離,更使我感覺愧對自己的職位。聽聞你打算來這兒敘敘寒暖,期盼中但見西樓月兒又不知幾回圓了。
詩人韋應物(七三七-七九二),唐代大歷時期詩人,詩風簡淡而意蘊深遠。此詩乃韋應物晚年於滁州刺史任上所作,亦成為韋應物傳世名詩之一。
唐德宗建中四年(七八三)暮春時期,韋應物由尚書員外郎調任滁州刺史,自此離開長安城,秋天時到達滁州任所。
李儋,字元錫,是韋應物的好友,時任殿中侍御史,當年在長安城與詩人分別後,曾託人問候。次年春天,詩人即寫了這首答贈詩予好友。因此,首二句以敘別開始,提及去年春天在長安城分別以來,至今已一年。花裡重逢又相別,不僅寓示美好的回憶,更有時光飛逝之意。
然而,此詩在答贈好友、寄寓別後思念之餘,亦夾雜著詩人己身對國亂民窮的心境,顯見其內心的複雜與矛盾。
在韋應物赴滁州任職的一年期間裡,他親身體會了百姓困頓的生活境況,對於朝政紊亂、民生凋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年冬天,長安城更發生朱泚叛亂,唐德宗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復長安。韋應物心焦之餘,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寫作此詩時,探者尚未回到滁州,仍是局勢不明的狀態。因此,詩人才有「世事茫茫難自料」之感,也才有「春愁黯黯獨成眠」的抑鬱之情。
此茫茫世事既是國家的,也是自己的前途,在局勢不明的狀況下,做為朝廷命官的詩人面對美好的春日,自然無法輕鬆得起來。是以,詩人雖因多病而有辭官退隱之意,但眼見百姓仍困頓流離,感到自己有愧職守,心緒之複雜萬端,難以言喻。
正在心緒黯淡、一籌莫展之際,詩人接收到好友李儋的問候,安慰之餘,亦企盼他能前來一敘衷腸,「西樓望月幾回圓」即極其淡雅的為此思友之情畫下了美好的句點。
「世事茫茫難自料」一句,自此成為所有人們面對人生莫大難題時的共同感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