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仁德訊】「我家小孩是過動兒嗎?」這個問題困擾很多家長,衛生署嘉南療養院成立「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團隊,由主治醫師李冠瑩和心理、社工及職能治療師,協助家長及兒童早日診斷、早日治療。
李冠瑩表示,過動兒簡稱ADHD,據資料顯示,台灣約有二十多萬學齡兒童患有ADHD,只有約一萬名青少年及兒童,接受正確治療。多數家長認為小朋友只是比較活潑好動,長大就會好,或擔心看醫師會被「貼標籤」、「被瞧不起」、或父母管教不周、是老師不會教,就醫後擔心藥物上癮、或鎮定劑等。
李冠瑩指出,ADHD分成過動衝動型、不專注型、混合型,常在幼稚園大班或是小學一年級即會出現,有些「不專注型」的孩子,往往上了中高年級,課業成績滑落,卻被誤為是不努力或懶散。
李冠瑩強調,在腦神經學及影像學發展下,有許多證據顯示ADHD的孩子,腦部發展比同年紀孩子慢,藥物治療可改善核心症狀,定期與醫療團隊討論,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