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桃園國際機場今年十一月轉型為國營公司,但問題一籮筐,依據交通部機場改善小組昨天公布的「旅客服務品質滿意度調查」,滿意度最低的是機場餐飲。改善小組建議,桃園機場應朝小而美發展,並導入飯店式的經營管理模式。
問卷調查七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七日在桃園機場一、二航廈進行,有效問卷六百七十八份,其中六成為本國籍受訪者,四成為外籍受訪者。
調查顯示,旅客整體滿意度為三點五分,換算分數約七十分,旅客抱怨最多的是機場內餐飲收費太高,其次是機場餐飲和地方美食選擇性少,第三是機場周邊景觀不好看。
其他包括自用小客車停車收費不合理、機場商店販售商品價格高、自用小客車停車不方便、機場聯外道路指標亂、航站天花板漏水、航站內付費休憩設施少、行李等候太久、回覆旅客抱怨速度慢等,都是民怨。
機場改善小組召集人、成大管理學院院長張有恆強調,現階段除了改善硬體,建議機場管理導入飯店式管理概念,讓機場不只是機場,而是結合飛行、生活、休閒與旅遊,在每個服務細節上,都為旅客營造感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