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駙馬」父親趙玉柱身兼多家企業顧問,頓時,顧問這個行業廣受各方注目。其實,顧問何其多,上至總統府有資政、國策顧問、戰略顧問,下至中小企業都有顧問,光是保險顧問,全台就有近四十萬人;銀行有大批理財顧問,股市有一堆投資顧問,投信賣基金也有顧問;另外,做工程、搞法律、弄企管的,各行各業處處顧問。以全台九百萬勞動人口來算,不到三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顧問。
顧問可大可小。像有家總經理底下是總稽核,再下來就是「顧問」,比副總經理還大;也有一些顧問,只是名片上的頭銜,卻是自己管自己,要負責業績數字;還有一些掛名顧問,連自己也不用管,因為根本不用做事,老闆還怕這類顧問,若他們真要做事也挺麻煩的。
顧問收入也因人而異。有的顧問月入數十萬、上百萬元,比較紅的是,企業的法律、財務及企管顧問,以及高科技的生技顧問等;但是,也有的顧問只領底薪,像有些保險顧問,沒業績就只能拿底薪,不到兩萬元。
說來,顧問可分七大類,酬庸型是各領域達官貴人退休後,老闆為感恩他們的貢獻,就會安排顧問工作,大多錢多、沒事。備位型在企業裡頭佔有重要位置,像總經理已經有人占了,老闆要留人才、又「喬」不出大位,通常就安排「顧問」的頭銜,等待時機再予重用。門神型,就是一般所稱「顧門口」,擺著當門面,以防不時之需,讓外人知道,咱們是有靠山的,避免被外界不當對待。
專業型顧問要有專業證照,像法律顧問、工程顧問、證券投資顧問、保險顧問……。一般待遇、一般地位、一般工作,多讀書、多考試,拿到證照就可以當這類顧問。專案型以高薪的交通類顧問等較多見,大多出現在重大公共工程建設,這些來台傳授專業知識的洋顧問,月薪通常要數十萬,聘僱單位當成「學費」來繳。以初期路網造價將近五百億元的台北捷運為例,當年聘用外籍顧問就繳了五十九億元。
地下型顧問存在於有些特殊行業林立的街道、區域,黑牌型在公家機關裡,是見不得光的,他們形同企業在政府機關布的「暗樁」,平時供養著,一旦需要時,用處還不少,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往往能發揮「打通關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