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忘東忘西 勿亂服補藥

 |2010.08.19
1543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店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若連續一個月出現記憶力減退、心悸、焦慮或失眠等症狀,有可能罹患「假性失智症」。醫師提醒應盡速治療,不要自行服用補肝或補腦藥,甚至吃聰明藥(利他能)來改善,因這些藥物內含興奮劑反而會造成頭痛、睡眠失調、判斷力減弱,甚至傷害腦部的反效果。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聰財昨天在楊聰才診所開記者會指出,日前收治一名在科技公司擔任業務主管、三十四歲的張小姐,因業績壓力大,常出現間歇性頭痛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還被家人發現一個人呆坐在公園,忘記怎麼回家。

張小姐到藥房買增強記憶力的藥物服用,沒想到卻產生噁心、腹瀉甚至肝指數突然飆高等副作用,且記憶力愈來愈差,經診斷後才發現罹患「假性失智症」,經服用抗憂鬱藥物及心理治療約半年後,健康狀況才恢復正常。

楊聰財表示,「假性失智症」屬於憂鬱症的其中一種類型,患者初期會先出現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變差等精神症狀,若延遲治療,恐造成控制記憶力的腦部「海馬回」受到損傷,演變成真的失智狀態。

楊聰財說,假性失智症好發於三十至五十五歲的上班族女性,因求好心切工作壓力過大,會導致月經和甲狀腺失調,產生感冒、疲倦等症狀,最好盡速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輔以藥物治療或補充維生素B12等記憶增強藥物,約三個月至半年即可改善。

楊聰財建議要預防假性失智症,除多攝食DHA,例如深海魚油等食品,也要把握幾項原則。包括每天要睡滿七小時、一天至少作八十次的深呼吸吐氣;另,謹記「三三三原則」,就是一周至少運動三天,一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時心跳至少一分鐘一百三十次,就能遠離假性失智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