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八福田中,看病第一。」
一九八六年四月,雷音寺(即今蘭陽別院)為了響應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將醫藥送到偏遠的地方,成立「雲水醫院」,每周日在宜蘭縣內十二個鄉鎮巡迴義診,受惠民眾無以計數。
林錦堂中醫師首先發心做主治醫師,提供藥品,由林夫人配藥並指導義工包藥。接著,南大醫院院長及醫師、博愛醫院的醫師相繼響應,許多深具愛心的師兄、師姐、退休的護士,都加入義工行列,更有一些善心人士每月定期捐款施藥。
一九八六年四月春假,我到雷音寺為先翁參加梁皇法會,看到布告欄上貼著義診的海報,由於我是教師,不懂醫術,因此未關心它,對此事也慢慢淡忘。到了七月的一個夜裡,我夢見一位理著平頭、身穿白袍的醫師,在替許多病人看病。星雲大師、慈惠、慈容法師都在那兒忙著,大師說:「秀美,義診人手不夠,妳快過來幫忙包藥。」
醒來,立即將夢境告訴同修林清志;天亮後,打電話到雷音寺,當時住持依敏法師說:「我要帶信徒到美國去,正在愁著義診缺少包藥的人,真不可思議,佛菩薩就找妳來幫忙了。」
當天下午到雷音寺,走進義診處,我愣住了,這位醫師竟然和夢裡的一樣。因為這個夢,與義診結下不解之緣。除非有重大事故不能前往,否則不論義診隊上高山、到海邊、大風大雨,我都不缺席。在義診隊裡,我的工作是宣傳、帶領村裡的兒童念佛、受理掛號,有時也包藥。
俗語說:「三分病情,七分精神。」許多病患,除了身體的病外,也有心理病,義診隊每次出發前,一定請觀世音聖像同行,義診處布置成一個簡單的佛堂,讓患者掛號完,由帶隊法師引導禮拜,將心中的話告訴菩薩;醫生看完病後,由法師拿藥給患者,使他們覺得無比的溫馨。患者拿了藥也到菩薩前禮拜,祈求藥到病除。(林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