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縣府環保局昨天起推出大漢溪溼地低碳之旅,年底前,除了星期一之外,天天都有導覽義工以電動車、接駁車、接駁船,帶領遊客就近觀察紅冠水雉、台灣萍蓬草等動植物,實際感受大漢溪生態的多樣性面貌,體會淡水河整治成果。
「二十年前,大漢溪沿岸都是堆積垃圾山,臭味難當。」環保署水保處副處長沈一夫稱讚台北縣的河川整治成果,三百公頃人工溼地,面積等於十三座台北市大安公園,且生態比都市公園更豐富。
環保局統計,大漢溪在整治前的鳥類有十六科二十三種,經溼地提供的豐富環境,目前調查有翠鳥、白鷺、花嘴鴨、彩鷸等二十六科五十七種。植物方面,也已增長為台灣水龍、水丁草、馬利筋等三十三科一百零五種。
大漢溪沿岸溼地低探之旅,從河川交會口的華江溼地可以欣賞日前點燈啟用的新北大橋,往上游包括新海溼地、浮洲溼地、打鳥埤、城林、鹿角溪等溼地,每天最多三百二十個名額,並分成三種套裝行程,報名方式可至縣府環保局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waterland
-tpc.com。
此外,縣府亦歡迎民眾報名一日溼地義工,協助除草與捉福壽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