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值被視為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的重要指標,其實對一般人來說,也應避免集中挑選高GI值食物,以免能量無法持久,增加進食量;血糖快速升高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也會促使脂肪堆積。
「GI」是Glycemic Index的簡稱,中文稱為「升糖指數」,顧名思義就是指食物食入後,對於血糖的影響程度,特別是醣類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對於血糖的影響更為顯著。
吃高GI值食物 血糖變化大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表示,正常情形下,每一餐若是均衡各種營養素的複合型飲食,食物約經過兩小時消化,血糖濃度會緩緩上升,使人有精神,之後胰島素會隨之分泌,使得血糖濃度緩緩降低,銜接到下一餐前引起饑餓感。
但是若只吃高GI值食物,血糖濃度有如坐雲霄飛車,一下子就達到飽足的量,但也因為衝得太快,胰島素被刺激要大量分泌,血糖濃度降幅也快,所以還不到該吃下一餐,就會因為血糖過低而產生昏沉、飢餓感。
葡萄糖是最容易使血糖快速升高的成分,目前,國際上對GI值有一套標準,就是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相對於吃進葡萄糖時的比例。以葡萄糖(GI=100)作為食物GI值對照的參考指標,七十以上屬於高GI食物,七十至五十五之間則是中GI食物,五十五以下則是低GI食物。一般而言,選擇中、低GI值食物,會讓人的能量運用較為平緩且持久,而且這些食物多為含有纖維質的全穀類食物或蔬菜等,對於血糖、血脂與體重控制都有幫助。
低GI值食物 不等於低熱量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某一個數值以上的食物就不適合吃,或某一種食物就可以無限制的吃。劉珍芳指出,GI值其實是一個相對值,而且食物若有部分條件改變,GI值也就大不同,因此民眾應該理解,哪些屬性的食物,相對起來的GI值可能較高,不要全部搭配在一起吃,較有利於穩定血糖,而不是完全照表去操作。
劉珍芳建議,從下列條件判斷食物的GI值高不高:
一、食物的純醣類含量。比如白飯與糙米飯相比,白飯含有的纖維質較低,幾乎都是醣類,因此GI值較高;豆漿與紅茶相比,豆漿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紅茶就只有醣類,因此紅茶的GI值較高。
二、食物是否經過精緻加工。比如果汁、果醬是經過加糖、加工,與新鮮水果相比,GI值較高。
三、食物本身結構。比如糯米飯的支鏈澱粉多,導致體內吸收加快,GI值就會比白飯高。
因此,在常見的食物種類中,蔬菜、水果類的GI值相對屬於中、低,五穀根莖類隨著食物型態不同,像糯米飯、即食麥片粥、貝果等就是高GI值食物,至於烘培食品、零食點心、碳酸飲料類食物,則是隨著加工程度不同,GI值高低程度就會有落差。
此外,低GI的食物不等於低熱量,劉珍芳以巧克力為例,由於含有脂質與蛋白質,因此GI值並不高,但是熱量卻不低。
參考GI值 攝食有依據
雙和醫院營養師張偉胤建議,食物的GI值,可做為搭配食物的參考,比如吃屬於高GI值的糯米飯或白飯時,可多配一點蔬菜或其他纖維質食物;吃白吐司作為早餐,夾蛋或蔬菜會比沾果醬更能平衡食物的GI值。
特別是已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需要控制血糖者,或是有代謝症候群、體重過重者,平日主食雖然仍不可缺少醣類,但應選擇屬於低GI的品項,較利於疾病及體重控制。
此外,張偉胤提醒,總攝取量也應同步控制,因為每個GI值僅代表一種食物對血糖的影響,當飲食組成愈複雜,GI值愈難被準確估量,因此仍需控制與限制總醣量的攝取,否則即使食物的GI值再低,攝取過量仍會導致高血糖、肥胖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