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系博士班的台灣籍學生張宗堯,研發出首創全球可以大幅度降低藥物開發成本的「脊椎動物活體全自動藥物篩選系統」,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ethods》八月號封面,也成為首位以第一作者身分登上該期刊的台灣人。
二十七歲的張宗堯畢業於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具有電子機械、光電與生物醫學等專長。他的研究表現深獲國內外生技產業關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不僅高度肯定,張宗堯也成為第一位受鴻海資助赴美深造的學生。
張宗堯花費一年時間研究,他採用與人體器官相似的「斑馬魚」作為實驗對象,開發出一個全自動活體動物的藥物篩選系統,概念上近似於一個「藥物開發的無人工廠」,可以大幅降低過去藥物開發所需的人力、時間成本,這個突破性發展獲得全球生技界高度關注。
他進一步指出,藥物開發進入人體試驗前,必須在動物身上做大規模的藥效篩選和毒性測試,但過去一直是以人工方式進行,連資源充沛的大藥廠也不例外,頂多佐以功能極簡單的半自動裝置輔助,既費時且昂貴,且人工篩選的品質也不夠穩定。
張宗堯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數秒內為動物作全身性的健康檢查,再以電腦判讀藥物的療效,速度超越現今技術的一百倍以上,且費用也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頂尖研究都距離真正商業化非常遙遠,但該研究的原型系統目前已接近商品化。
對於這個研究最重要意義,張宗堯表示,一旦降低藥物開發成本,可以讓本來無藥可治的罕見疾病或窮人病,變得具有藥物開發的商業價值,可以幫助更多罕見疾病病患或無法負擔醫藥費用的弱勢族群。這類研究的概念融合台灣擅長的資訊科技產業,非常適合正在朝生技產業轉型的台灣加以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