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語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詩人說道,回家時正好是秋熟時節,而且白酒新熟、黃雞啄黍,一片熱鬧景象。詩人喜不自禁,一進家門便高呼烹雞酌酒,以歡慶好運;兒女們迎上前來圍攏著詩人,笑臉相問,急著想知道父親喜從何來?接著,詩人開懷痛飲,快慰之情溢於言表;不禁拔劍起舞,劍光閃閃可與落日爭輝呢。
詩人遺憾不能更早受到皇帝的重用,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一旦有機會輔佐皇上,便會快馬加鞭趕到皇上身邊,以報效家國。詩人好比是大器晚成的朱買臣般,而看輕自己的人便如買臣之妻般有眼無珠;只要我一入長安,必定青雲直上。因此,詩人得意之餘,仰天大笑出門去,自認並非胸無大志的庸人。
豪邁的李白素有遠大志向,但一直沒有實現抱負的機會。天寶元年(七四二),李白四十二歲時,唐玄宗終於召他入京,李白滿以為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終於到了,立刻飛奔回到皖南的南陵家中,與一雙兒女告別,並揮筆寫下這首神采飛揚的詩作。此詩可說是李白諸多詩篇裡極少數志得意滿之作,其自負自得之情狀直透紙背,令人印象深刻。
無怪乎,此詩一開首即描繪出喜悅的圖像。詩人回家正是秋熟之際,而白酒新熟與黃雞啄黍所營構的熱鬧畫面,更烘托出詩人愉悅的情緒。因此,載欣載奔的詩人,一進家門便高呼兒女歡慶喜事,詩人眉飛色舞之神情,可見一斑。然而,光是縱情飲酒似不足以表現詩人的喜悅之情,乃拔劍起舞以自勉之。
正是這樣手舞足蹈的得意之情,適足以對照此詩後半部內心世界的跌宕之情。詩人於自得之餘,不免躊躇滿志,若能更早受到重用的話,必定快馬加鞭飛奔而去,何需遲至今日?
可見自己是這樣大器晚成之人,猶如當年被前妻嫌棄的朱買臣一般,直到當了太守,眾人才對他另眼相看。至此,詩人傲視群倫的驕狂姿態宛然可睹。因此,自認一鳴驚人的詩人乃「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十足見出詩人李白昂揚奮發的經世致用之情。
果真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詩人李白正是這樣任真自得之人,喜事臨頭便痛飲酒、狂起舞,游目顧盼之間,真是大氣淋漓。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邁,適足以透顯李白狂放的精神人格,千百年後猶然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