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義工」,即有情有義,發自內心喜悅、無怨無尤為人服務,並且全力以赴從事義務性的工作,以服務人群、造福社會為目的,其熱心助人、不求回報的特質,就如佛門中菩薩尋聲救苦的精神,為眾生帶來溫暖與光明,為人間帶來希望與安樂,所以說,義工是人間的菩薩。
星雲大師曾於〈菩薩與義工〉一文中提到:「說到義工,其實義工的祖師就是佛陀!佛陀成道後,在印度行腳弘化五十年,說法傳教,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甚至親為弟子侍奉湯藥、穿針引線,做眾生的義工。」
把握當下 擔任義工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真正的修行,就是為人服務、發心利他。因為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每個人都靠著父母親人、社會大眾,包括士農工商等各種因緣共同成就,才得以存在。別人成就我們,我們也應該給別人因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就是「義工」最大的意義。
常聽人說,「等將來退休以後,再來當義工」,或「等子女長大了,再來當義工」,其實如果發心服務,就能規畫時間,趁年輕體力充沛之際,以專長服務大眾,將佛法帶入家庭及工作中,使家庭更和諧,工作更順利。
正值暑假,一群青年朋友放棄休閒娛樂,主動到佛光山當義工。有的協助照顧兒童、有的行堂服務、有的照顧花木,在服務中,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勞,體會到「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的道理;在與人相處中,他們發現見面三句話、相逢要微笑的重要性,因此懂得感恩惜福、處眾更和諧。
所以,當義工不必寄望於未來,而是要把握當下,若等到退休,雖有發心的意願,但體力精神已不具足,失去廣結善緣的機會豈不可惜?
定期講習 行解並重
為提升義工的服務品質,佛光山定期為義工舉辦講習會、讀書會,除了佛法概論、抄經靜心、念佛修持等佛學課程外,並實際分組實習演練,諸如:客堂知賓如何威儀具足地端茶送水;巡山知客如何把握時間,為貴賓介紹佛光山及人間佛教的理念;接駁車的義工則訓練駕駛技巧,讓搭乘者能安全抵達佛光山;典座行堂義工學習烹調美味可口的素菜,讓用餐者吃出佛門菜根香……,在服務及課程中,除了行解並重、廣結善緣外,更能學習到專業知識。
福慧雙修 自利利他
過去佛陀的弟子駝標比丘發心當知客師,每天任勞任怨,即使深夜有人前來敲門掛單(住宿),他都歡喜上前招呼,提著燈籠為他們引導安單,數十年如一日,後來感得手指自然發光的福報,這就是他當義工的成就。
現在義工發心的故事與感應亦不勝枚舉,如去年八八水災,一群老菩薩擔心沒有人協助廚房切菜,在公車停駛的情況下,集資坐計程車上山服務;有人家中商店特別每周公休一天,到佛光山當義工。發心的福報不可思議,有義工表示:「沒到佛光山環保組當義工前是標準的藥罐子,來山發心掃地、掃淨房後,身體健康多了。」
一周當中,能布施幾個小時的時間,為人開車、發心講說佛法或授課教人技藝、投身教育文化事業、熱心社會慈善公益、關懷殘障孤老、送溫暖給貧病苦難、做生態環境的維護等善行,必定能處處逢緣,自利利他,也必能步步邁向成佛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