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首度發現墨西哥灣兩種新魚物種,這兩種新魚種正面臨墨西哥灣油污染的威脅,很可能因此滅絕。研究被刊登在英國魚類學會期刊「魚類生物學」(Journal of Fish Biology)上。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何宣慶表示,這份研究是與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兩位學者共同發表。研究人員在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原有的五千多件樣本中,仔細比對觀察,最後發現了墨西哥灣中的「中間副棘茄魚」與「雙棘副棘茄魚」兩種新物種。
「棘茄魚」是國人熟知的鮟鱇魚的一類,頭部扁平,身體前半部形成一圓形或三角形體盤,主要棲息在淺海至深海四千公尺間的沙泥底質,屬於「不會游泳」,卻會用胸鰭與腹鰭在海底「走路」的魚類。墨西哥灣目前正遭到大面積油污污染,「中間副棘茄魚」與「雙棘副棘茄魚」兩種新物種,有可能還沒介紹給全世界就先滅絕。
何宣慶說,八十年代研究人員在墨西哥灣捕撈標本,一次可超過三百多件標本;漏油污染前,一次捕撈已大量減少至五種樣本。發生漏油污染後,生態被破壞程度難以估計,可能抓到的都是死魚。墨西哥灣魚種非常完整,仍有未知的新品種存在,希望藉由研究發表,喚醒世界對海洋保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