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十一屆聖保羅國際電子語言藝術節,二十六日在巴西聖保羅工業聯盟藝文中心開幕,展出互動裝置、遊戲、機械、網路作品、表演藝術等,共九十件作品入圍,展期至八月二十九日。
這次以徵件競賽方式,依展覽主題分為互動藝術、電子聲音藝術和數位語言三類,計有四十四國一千二百三十五件作品角逐。
台灣入圍的藝術家包括羅禾淋、陳依純、宋恆和曾煒傑,獲得文建會和台北市、縣文化局贊助前往參展。
羅禾淋和陳依純共同創作「光之行氣」,利用程式操控機器手臂,模仿歷代書法名家書寫漢字時所運行的軌跡氣度,變成光點投射在一面吸光牆上。參與者用手追尋或觸控這些光點時,影像可印記在牆面,隨時間滅逝,整體感覺頗富禪味。
宋恆的「聲音原型裝置」,藉由空間裝置與聲波相互干擾、振動、回音、共振等物理現象,參與者以觸碰和拍擊等與共鳴箱互動的方式整合和轉換聲波,將自己情緒的聲音放大再現,是很耐人尋味的物理科學實驗。
曾煒傑的作品「尾具」,則是講述人類演化過程中,尾巴的功能包括平衡還有表達能力慢慢的退化,使得人類內心的各種情緒、感受,多已成偽裝和隱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