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是一座受世人歌頌的古城,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西元前四八○年,波斯軍遠征希臘,戰爭喚醒了一向自負的希臘人。以女戰神雅典娜作為城市守護神之雅典,在波斯入侵時,以希臘領導人自居,領導由三百多個城市組成之提洛聯盟擊敗了波斯,而雅典也由貝利克裏斯領導,進入最光輝的時期,在雕刻家菲迪亞斯監督之下,以城外十六公裏的白特利肯山上的大理石,在俯視亞提克之岩石興建了一組由三個神廟和一個大門所組構的衛城,成為古希臘文化中最光彩奪目之傑作。
雅典衛城之上的帕特嫩與依瑞克提翁兩座神廟是希臘雅典娜崇拜最重要的建築。在貝利克裏斯尚未重建這兩座神廟之前,這兩座神廟是和一般希臘其他神廟沒什麼兩樣,而且兩廟是平行的,但重建完全改變了兩廟之風格。帕特嫩神廟在西元前四四年重建成前後八柱,兩側十七柱之巨大神廟,是立於從入口漸漸昇起之岩石平台上。神廟主體在開始興建九年後就大致完成,但所有的雕刻要等到西元前四三二年才全部竣工。
整座神廟長六九點五公尺,寬三○八公尺,高一三點七公尺,廊柱則高一○點四公尺,完全依黃金比例、古典建築收分與視覺矯正原理興建,明亮而和諧,是古典神廟的典範。內殿中有兩層兩列之多利克柱所簇擁之黃金象牙雅典娜神像,高達十二公尺,披盔帶甲,手持矛盾,為菲迪亞斯精心之作;骨架為木材,裸露的身體部位為象牙,戰袍為黃金。此雕像在西元第五世紀運送至君士坦丁堡後就下落不明。事實上,帕特嫩神廟之雕像並非雅典娜遊行行列真正謨拜之對象,他們所要的神像是位於依瑞克提翁神廟之中的木製神像。
由於深受古典文明的影響,在中西歐邁入中世紀,哥德建築及仿羅馬建築盛行時,雅典並未真正加入它們的行列,甚至是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建築也沒有在雅典獲得發展的空間,反而在十九世紀開始了一連串的民族自覺運動,市區內興建了包括被稱為「雅典三部曲」的大學、圖書館及學院,是這個古典建築發源地最醒目之新古典建築作品群。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新古典主義的作品,都是由來自北歐丹麥的建築師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