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會希望快快長大,所有未成年者在飲食、娛樂等種種的限制,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故總覺得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只不過現在有較多「網路成癮」的問題,又讓人想要終止成長。然而,當我們已屆長大成人或成家立業之際,面對人世變遷、全球競爭等潮流,有些人自動扛起了社會中堅份子的重擔,時間是充滿「築夢踏實」機會之禮物;也有些人為了家計、生活所需等,被動的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時間卻是有如陀螺轉個不停,巴不得鐘擺停止其運作。
然而,中國禪師有說:「天曉不因鐘鼓動,月明非為夜行人。」就說明了物理學上的時間概念(例,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鐘。)不同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到的,且流動快慢不一致的時間觀念,例中國人說「度日如年」、「恍如隔世」等皆是,當人感到無聊、痛苦或恐懼時,總有「漫漫長夜」之苦,當人感到有趣、愉悅或歡樂時,卻有「一閃即逝」之感慨。
不管如何,人的時間、體力都是有限的,保有可資運用的時間、體力,有助於舒緩歲月、工作績效的壓力,學習以最少的時間與體力,完成最重要、具有決定性的工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工作、生活效能。佛典上說:「若彼求快樂,苦惱種無邊;積諸善快樂,諸苦惱消除。」即知快樂的生活,不是用金錢、權力去堆積出來的;而是在學習用慈悲與智慧的無限心行,去善用自己有限的時間與體力實踐之,才有真正快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