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上網可測未來十年的骨折風險!台灣醫界分析健保一九九五至二○○二年的骨折流行病學統計數據,促使世界衛生組織(WHO)替台灣量身打造「骨折風險評估公式」,四十歲以上的民眾均可適用,七月起公布在WHO網站。
WHO替五大洲、二十六國打造骨折風險公式,台灣罕見地被單獨列出,因此檢測結果更具代表性。需要輸入的十二項指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個人既往骨折史、髖骨骨折家族史、抽菸、曾服用類固醇、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每日超過三杯啤酒、髖骨骨密度。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表示,過去民眾常以「骨密度」作為骨折與否的依據,這項工具經醫界測試,發現若降低其他風險因子,即使骨密度低,未必有最高的骨折風險。
他指出,國內太盛行做骨密度檢測,原本是一個不錯的參考指標,卻逐漸被引導為用藥治療的唯一標準,如果過早、長期用藥反而帶來後遺症。
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楊榮森也認為,骨密度愈低骨折率愈高,但並非骨折的絕對因素,臨床上不少骨折者,骨密度雖偏低、但還不到骨鬆程度,而直接導致骨折的環境因素,可透過預防來降低風險。他呼籲「預防骨折」不應只仰賴藥物,更重要的是不菸酒、適量運動、攝取維生素D與鈣質、避免跌倒。這項檢測工具,可檢視自己有多少危險因子。
「骨折風險評估公式」網址為:http://www.sheffield.ac.uk
/FRAX/tool.jsplang=ch 從右方語言列選擇「Chinese中文」,並從上方「測評系統」點選「台灣」,即可開始做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