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花蓮和南寺有「現代佛教藝術寶殿」之稱的,更有著承傳與開創佛教文化藝術的宗風。
「用大眾最能夠接受與攝受的方式,結合音樂、影像等元素,開啟和南寺以藝術弘法的路。」現任和南寺當家師父的道寧法師表示,和南寺在建寺時立下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的目標,一九八二年在知名雕塑大師楊英風的協助下,建造全國最大的觀音座像—「造福觀音」。
為將浩瀚的佛法普及化,道寧法師表示,和南寺以幻燈機輔助講經說法,機器由一部、兩部、三部……,最高甚至高達二十一部,開創出融合文學、音樂、美術、攝影、電腦聲光科技的佛教藝術多媒體,透過優美動人的聲光影像,將艱澀玄妙的佛理,自然地深入人心,獲得極高的評價,使和南寺成為現代宗教藝術的寶地。
道寧法師說,為使佛教藝術發展更加廣闊,和南寺一九九五年成立「造福觀音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展各種淨化人心的佛藝活動,二○○三年,與世界文化藝術學院合辦世界詩人大會,隨後在南韓、印度、美國、斯洛伐克等國進行詩歌、藝術交流活動,二○○八年更在蒙古舉行「圓相世界音樂會」,將當代佛教藝術推向世界舞台。
道寧法師說,世間的美醜是由意識所產生的分別,佛教藝術則是以「美」的形式來弘法,讓人心也能趨向「美」的境界。
「心美,一切感受都將是美好的。」道寧法師表示,藉由佛法與藝術的心靈澆灌,讓人靜下心來去觀照、去反省,用心念去思考與觀察,不被當下情境所囿,讓心能夠回歸樸實、簡單,心中一旦少欲知足,就能處處體會「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