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迅】台北南區家扶中心最近出現一位高齡八十一歲的李宏譽老先生,他拖來「一卡皮箱」說要捐給家扶,其中竟有數千張郵票。這一整箱郵票是李伯伯花四十年蒐集的心血結晶,家扶希望能找到集郵愛好人士「認捐」,幫助更多家扶兒。
李伯伯說,民國四十六年,長輩送給他兩套「三七五減租」及「總統像」郵票,開啟他的四十年集郵生涯。起初只把信封上用過的郵票剪下收藏,後來深深愛上集郵,省下看電影、吃飯費,天天跑去北市中華商場尋寶,他甚至省下當年五十碗陽春麵的錢,買下四十七年九月發行的「總統府郵票」。這種省錢買郵票的習慣,直到年歲漸大才「戒掉」。
這隻皮箱就像藏寶箱,數十本集郵冊包括「總統府郵票」、五十一年發行印有唐宋元明皇帝的「故宮古畫郵票」及「西螺大橋」等,都是集郵人士口中的「寶」。箱內還貼心附上集郵所需的郵票夾、放大鏡。
李伯伯說,自己漸漸老了,郵票「總有天要處理」,但兒女沒興趣,賣掉「又捨不得」,因他在南區家扶認養一名孩子,才決定把這箱郵票全捐給家扶,「幫助更多的孩子!」
「家扶有史以來首件的『郵票』物資」,南區家扶主任廖志文表示,當初收到裝滿郵票的皮箱很錯愕,後來找集郵社估價,竟價值四、五萬元,現在決定讓民眾「認捐」,希望能有愛好集郵民眾認捐,幫助家扶兒。
捐另類物資 先確認需求
民眾做公益常捐款或捐贈物資、衣物,但社福團體也常收到「特別的」愛心物資。善牧基金會行政管理部主任蔣家琪表示,曾有五十多歲的單身民眾,希望善牧幫他處理百年後的喪葬事宜並協助分配遺產,其中一部分則要捐給善牧作助人基金,善牧不但接受捐贈,還找律師見證遺囑。
南區家扶社工督導郭麗娜說,除一般衣物、家具,常有意外的「驚喜」,曾收過黃金飾品「嫁妝」,也有民眾將親人過世遺留的黃金飾品、鑽戒拿來捐贈。此外,還有民眾捐中元普度用過的祭品,甚至是喪禮的「罐頭」、「腳尾水果」,社工雖然感謝民眾的愛心,但卻也造成他們不少困擾。
南區家扶、善牧均建議民眾,在捐贈物資前最好與社福機構聯絡,了解需求,若對方不需要物資,不但徒增困擾,也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