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三日抵達波蘭後,隨即與波蘭外長席科斯基簽署飛彈防衛協定,再度確認位於波蘭境內的彈道飛彈防禦設施能於二○一八年正式運作。希拉蕊隨後出席民間活動時表示,一支「鋼鉗」,正在四個國家鎮壓支持民主及自由的團體。
希拉蕊一日前往東歐五國,依序訪問烏克蘭、波蘭、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等國,預計六日返美。三日晚間她離開波蘭抵達亞塞拜然,討論高加索地區的種族衝突問題。
希拉蕊在波蘭總統決選前夕,出席「民主社群」集會並發表演說,她盛讚波蘭是擺脫前蘇聯主宰的民主典範,既使日前墜機事件造成總統及國家官員喪生,也無損民主穩定。
但她指出,從伊朗、北韓、古巴,再到辛巴威,非政府組織在許多國家境內正遭到強權查禁、騷擾或鉗制,並建議民主社群以超然立場監視各地非政府組織(NGO)遭鎮壓的情況,美國也將為此挹注二百萬美元。
美俄勢力
東歐拔河
希拉蕊此行首要目標在鼓勵與維繫新興民主,同時也肩負維護美國在前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影響力。分析指出,希拉蕊除了要穩固美國與前蘇聯勢力國的雙邊關係,也要避免各國過度倒向俄羅斯,因此希拉蕊抵達烏克蘭後,最實質的動作便是釋出訊息,告訴烏克蘭仍有機會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表面上來看,美方想以NATO的集體自衛權,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但亞努科維奇今年二月當選烏克蘭總統後,美國輿論一般認為他的立場親俄,美方此時提供機會,便希望避免烏克蘭新政府過度倒向俄方勢力。
美國與波蘭簽署飛彈防衛協定,歐巴馬政府給俄方的最新說辭是,這針對伊朗等國家的威脅,並非針對俄羅斯。但俄羅斯一直反對此事,並批評美國有意將勢力踏進其固有影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