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樂不放逸,善護於自心。自救出難處,如象出泥坑。」
———《法句經》
僧侶剛踏上出家之路時,就已抱著與眾不同的決心。中國大圓禪師在《溈山大圓禪師警策》中說:「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警策告訴我們:若失去出家時的初發心,那不僅是枉為僧人、減損在家信眾的供養,還會虛度光陰、一生累積罪業。待人處事的道理也是如此。
我剛出家時便立下誓願:要擺脫世間一切是非,過上超然生活。那是因當時我認為,追究「我對你錯」並非出家人原本面貌。在追問是非對錯之前,應先深刻反躬自省,並努力擺脫一切有違出家人本分之事,我是抱著這種決心踏上出家道路的。
然而,出家路上有許多部分仍是由一般人的生活所串聯而成,有時會出現是非爭執,偶爾也會有所嫌惡,當然也會有對立與糾紛。因此在出家修行的路上,導師與道伴十分重要,離我們較遠的導師有釋迦牟尼佛,近在眼前的導師則是我們內心尊敬的人士,佛陀雖然離我們較遠,但我總是把佛陀言教—經典,視為導師。
然而,愚蠢的人們不肯從偉大導師留下的教誨中汲取、學習真理,反倒認為只有自己信奉的導師所說之言,才是正確的,並因此氣焰囂張。《華嚴經》中提到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禮敬他們為師並向他們學習,這才是學習態度之模範。
所謂「道伴」,即指尋找真理而一同上路的伴侶。與友人相互交流學習,可使自己的人生變得踏實富足。據說,當阿難尊者說「道伴是修行的一半」時,佛陀即回答道:「是修行的全部」。由此可見,對修行人而言,道伴的提醒也能成為重要的座右銘。
有人說:「生我者父母,助我成功者朋友。」可見朋友在人生中何其重要。好的朋友會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發揮影響,把我們導向正途。由此可知,在改變自我的過程中,除導師以外,要數朋友扮演的角色最為重要了。
人們總是容易忘卻初心,有時也會變得放縱。這時一定要聽從導師的教誨,借助道伴的力量,把自己從放逸懈怠中導引出來。大象是象徵智慧的動物,它在陷入泥沼時絕不死心,一定要以自己力量脫離泥坑;充滿智慧的人類則應超越大象,培養心靈力量,善加守護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