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觀魔事」中,修習止觀的不可思議境,前已介紹「妙境與發心」,繼續說明其他觀法:
3.明安心
想要圓滿佛道的願,以顯出實相理,應該以降伏眾魔來作道場。能於八十億眾前不會動心,名「止」;通達「魔界實相」(法性空故)即是「佛界實相」,名「觀」。但以四悉檀法及止觀安住身心。
4.明破法遍
若有魔事生起,即以四句破除:橫、豎、單、複,令煩惱都能盡除,無有障礙。以下用四教教義分別說明:
三藏教
歷經三祇百劫,降伏四魔,安坐道場時,以三十四心(注1)斷除見思惑,破除煩惱魔,證得菩提道;入無餘涅槃後,獲得法性身,破除陰入界魔;降伏煩惱魔與陰入界魔的同時,一併破除死魔;於菩道樹下,一切處心不著相故,證得不動三昧(注2),破除八十億魔兵,破他化自在天子魔。

通教
剛開始獲得無生忍,至第六地證得菩提道,如藏教所說;在第八地後,利他之化道與自利之觀法(注3),同時並行,入不動三昧,破除天子魔。在藏教與通教的聲聞,不破天子魔,故初為所惱;修得神通後,雖能調伏,但未能斷除。
別教
別教十住,已破除三界內的四魔;登地後,分得菩提道,破除煩惱魔;分得法身,破陰入界魔;分得赤色三昧(無分別智),能破除他化自在天的天子魔。若《瓔珞經》上說:「等覺地,三魔已盡,唯一分死魔在。」此為別教之方便說。(待續)

注釋:
1.三十四心: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及九無礙、九解脫之十八心,頓斷見思習氣而成正覺。
2.不動三昧:《達摩多羅禪經》記載云:「即能思惟觀察五陰,了達深法滅除生死。……如是修行法相,具足成就。得增上厭離意,堅固精進不可動轉,得甚深三昧、堅固三昧、不動三昧。」
3.道觀雙流:通教十地之中第九地菩薩所修行之相。道,指教化他人之方法;觀,乃自觀空理之觀法。利他之化道與自利之觀法同時並行,稱為道觀雙流。又名阿鞞跋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