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紫聯盟無預警宣布解散,核心人物另起爐灶,籌組政治性團體,為社會民主運動路線的第三勢力催生。
泛紫聯盟是於二○○三年八月由十一個專業的弱勢團體發起,成立以來,始終扮演批判稅改與貧富不均的社運角色,強調反貪腐、發起抗稅運動,並聲援卡奴捍衛權利,漸獲社會基層的認同。
泛紫聯盟積極為弱勢者代言,抨擊不公不義,推動社會改革。其訴求、手段或許見仁見智,但聲音清晰而堅定,被許多小市民視為正義使者化身。
政黨鬥爭讓社會動盪、人民難安,是民主學步國家的最痛,台灣又有爆料媒體興風作浪,讓「啄木鳥」的聲音相形孤獨微弱。泛紫聯盟不甘坐視國事蜩螗者,喊出「第三政治勢力」的新路線,也為舊聯盟畫下休止符。
鼓吹第三勢力的社運人士,高舉「台灣新願景、新價值」大纛,號召人民解脫被政黨綁架的命運,用心可嘉。但能否跳脫政治恩怨的惡性循環,則有待驗證。
各方勢力合縱連橫係政壇常態,孤鳥不易單飛。當年抗議房價太高、帶領「無殼蝸牛」露宿街頭的社會運動者,改行賣鍋貼,摸出竅門,連鎖店一家一家開,買得起房子。一步一腳印吸納能量、向上提升,才是實踐理想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