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平信和掛號等各種郵件寄送的時效,發現有四分之一的「限時」信件寄送速度跟平信一樣,甚至更慢,還有四成五的普通、限時掛號信件會同時寄到;因每封限時掛號比普通掛號多收七元郵費、卻沒有更好的服務品質,消基會估計中華郵政一年多A消費者高達一點九億元。
消基會這次共寄出一百六十封信,平信、普通掛號、限時掛號和限時專送各四十封信,以四類各一封為一批樣本同時寄出;並依郵局時效表提供的「本地互寄」、「都市
—城鎮互寄」、「都市互寄」和「寄外縣市」等類別,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四地區共十條路線相互寄送,每線寄送四次,費用為平信五元、普掛二十五元、限掛三十二元、限時專送十二元。
消基會指出,郵局網站「國內普通、限時郵件郵遞時效表」顯示,本地互寄的限時郵件(含限時掛號),若中午十二時前寄出,將於當日送達;晚上六時前寄出,則隔日上午送達;但在十六批本地互寄的樣本中,有五封限時專送和兩封限時掛號都是上午寄出,卻未在當日送到。
更離譜的是,四十批樣本中的限時專送信,竟有兩批跟平信、普通掛號和限時掛號同時送達,還有八批的限時信比平信還慢。此外,也有十八批(占四成五)樣本中的限掛和普掛同時寄達。消基會依郵局資料估算,二○○八年限時郵件達一億兩百萬封,其中比普掛貴七元的限掛信約一千一百五十三萬封、其他是比平信貴七元的限時專送(九千零四十七萬封),郵局可能每年多收近兩億元。
消基會認為,消費者花更多郵資卻未能享受更好服務品質,尤其台北縣市的平信寄達時間都比「限時」來得快,是區域、郵件類型,或是郵遞時效表資訊的問題,郵局應給予明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