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最近爆發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種族衝突,血腥暴亂已導致逾百人喪生,上千人受傷。吉爾吉斯陷入「種族戰爭」的背後,顯現的是赤裸裸的權力鬥爭與分贓醜態,同時也牽動著俄羅斯和美國的利益之爭。
吉爾吉斯是個種族火藥庫,種族衝突由來已久,一九九一年吉爾吉斯從原蘇聯獨立,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百分之五十二點四),俄羅斯族和烏茲別克族逾百分之十,烏克蘭族和德意志族超過百分之二。蘇聯解體後,吉族領導人凝聚力量支配整個國家,總統、總理、外長等要職,都由吉族擔任,烏族備受欺壓。
吉爾吉斯是典型的中亞小國,和中、俄接壤,靠近阿富汗,這使它成為中亞非常重要的戰略之地,境內同時設有美國和俄國軍事基地,也是世上唯一同時有美俄基地的國家。
去年二月,吉國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宣布關閉美國軍事基地,但他隨後又收回這項決定。《華盛頓郵報》曾報導,原來,巴基耶夫收了俄國數億美元援助款,卻沒有依照諾言關閉美軍基地,反而與美國簽了新合約,只把租費從每年一千七百四十萬美元漲到六千萬美元。
俄國不甘受騙,發動宣傳攻勢將巴基耶夫描繪成貪汙的獨裁者,並暗助反對勢力將他推翻。美國為維持在吉國的影響力,也支助另一反對勢力,吉國原本的種族衝突也就在美俄角力賽中被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