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本經】江羚瑜 勇於追夢 家庭更圓滿

紫聆 |2010.06.16
2731觀看次
字級

婚姻,對任何女人來說,都是人生的分水嶺,對於從小在公務員家庭中成長的江羚瑜而言,更從此展開了截然不同的的人生風景。

身為長女的江羚瑜,始終有顆躍動的心,但在母親的期望下,曾有長達十年,順從的習琴歲月,也在父親的期待下,選擇就讀專科--只因大專程度即可報考高考,將來可以繼承父親衣缽,擔任公務員安度一生。

江羚瑜從小喜好藝文創作,不想走父母安排好的路,但卻也因此造成親子關係對立,甚至遲至三十而立之齡,既沒有成為音樂家,也沒有成為公務員,讓父母失望至極。

十年前,江羚瑜初入社會,進入大愛電視台服務,日子在攝影棚及外景拍攝中度過,儘管長期與時間賽跑,但節目播出所獲得的成就感,成為她前進的最大動力。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步入婚姻在即,面對終日奔波在外的電視工作,必然難以兼顧家庭與事業,因此在二○○五年,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熟悉且喜愛的電視圈。

新婚之後,一切從零開始,江羚瑜不禁想起童年時的十年習琴時光,媽媽不計金錢及時間成本,總是親自接送往返老師家,並每天在鋼琴旁耐心教導的情景;以及求學時代,師長給予寫作上的肯定,漸漸築起了文字及音樂的創作夢。

之後跨足平面媒體,江羚瑜因緣際會,在某次採訪中受到鼓勵,觸動自己再續音樂夢的心弦。從此,她在繁忙的採訪工作之餘,抽空拜師學習音樂編曲,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熱愛的「文字」及「音樂」,能夠在世界上留下足跡。

沒想到,這項看似平凡的圓夢行動,卻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尤其是來自觀念保守的夫家親人強烈的反對。「其實大家說得沒錯,音樂創作根本很難成為謀生工具,投入練習又要犧牲家庭生活……,說起來真的是前途茫茫、困難重重。」江羚瑜知道家人的善意,也知道對進入婚姻的女性而言,想要實現夢想,徒有狂熱往往遍體鱗傷。

江羚瑜試著爭取先生的支持,更排除萬難購置錄音、混音器材,接著搬進小時候居住、如今已空無一人(等著改建)的公務員宿舍,逐步打造自己的天堂樂園。「幼年時,曾在此度過習琴的童年時光,沒想到二十年後,竟成為我音樂創作的避風港!」

從此,她每天清晨搭首班捷運至宿舍練琴,晚上下班也直奔宿舍練琴至子夜,再搭末班捷運回家。江羚瑜心知肚明,對一心想圓夢的「職業婦女」來說,這段不被看好的創作之路,除非有音樂作品問世,才能讓反對的聲浪煙消雲散。

江羚瑜的這份掙扎,看在娘家爸媽的眼中,真是心疼不已。為了支持年少時「不聽話的女兒」一圓音樂夢,江家老爸風雨無阻,天天前往宿舍探視女兒。「雖然年邁的老爸從沒有說過什麼,但我自己知道,當年對峙的親子關係,早已在這段陪伴的過程消解一空了!」

江羚瑜的音樂之路,隨著作品逐漸成熟,逐漸完成電台台呼、詞曲創作合輯、大自然音樂CD陸續推出,加上採訪之路也日漸寬廣、新書相繼出版,終於使公婆及夫婿拋開成見,轉為樂見其成。

遲至婚後才勇於追夢,儘管過程備感波折,且經過一番困難和堅持,才得以築夢踏實,江羚瑜對娘家爸媽及公婆依然充滿了感激。「如果少了這段過程,我不可能與娘家父母修補成長歲月的裂痕,也不可能親眼看到夫家長輩的態度,能夠從完全否定轉為支持和包容。」

如今,江羚瑜經常與家人共同分享創作的感動,甚至使「文字」及「音樂」昇華為滋潤家人情感的養分,這份得來不易的果實,成為江羚瑜圓夢之路最珍貴的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