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藝」樣 回收瓦楞紙箱變佛像

 |2010.06.16
126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日文發音中,「紙張」跟「神明」的發音相同,但卻有不同的命運。住在日本神戶的藝術家本堀雄二發揮創意,把不要用的瓦楞紙箱,經過巧手,製作成一尊尊莊嚴又獨特的紙佛像,把紙箱回收利用,相當環保。

大學時學雕刻,又在美術學校執教鞭近三十年,本堀雄二對藝術有獨特想法,又遇上最近熱門的環保話題,讓他有拿紙箱做佛像的念頭。遠看是莊嚴的佛像,但仔細一看,佛像居然是鏤空的,而且用的素材是人家不要的紙箱,經過裁切、黏貼,完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本堀先生表示,將這些平常出現在身邊的材料,拿來使用、創作,做到回收、再生的感覺。

其實本堀先生從二十年前,就嘗試把廢棄物改頭換面,房屋拆除的樑柱、大量的碎木木材及神龕,紛紛搖身一變,成為嶄新的藝術創作;這回選用不要的紙箱當創作素材,本堀先生說,有被丟掉的「紙」,就有撿回來的「神」。雖然做環保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像這樣用完,就沒有用處的東西,卻可以經由新的使用方式,完成不一樣的作品。

他熱中拿紙箱創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紙箱側面的空洞。本堀老師指出,這讓佛像更加地具有穿透力,從正面看佛像,會有透明的感受,而如果是從背後打光的話,整尊佛像就像是會發光一般。他的創意不只如此,在佛像中間,還特別鑲嵌了另一座一模一樣的迷你佛像。目前他正在加緊製作更多紙箱佛像,計畫本月舉行個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