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佛後,我努力與人為善,經常布施、放生、印經,但是我的心仍是不能平靜。尤其想安靜的打坐時,「附體」卻吵得太厲害了。是不是一直堅持做些善事,我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快樂起來呢?
福報禪師答:「做善事」可以「讓心平靜」,這是一種因果法則,然而它們不是絕對的對應關係,因為因、果中間還有一個緣字。平靜是很自然的狀態下油然而生的,就像微風吹來感到清涼一樣,它沒有條件,別無所求,能如此獲得平靜是最好的;如若不然,求助於人工的電風扇,一樣能達到清涼的效果,重點是一顆燥熱的心,是無法用外相去降溫的。
有人不用布施、放生、印經,就能擁有一顆平靜的心,因為心無所求;你該做的都做了,卻不能平靜,必有其因。幫助別人,間接是一種結緣,結的是福德的緣,但福德是依世間標準而定,像布施可以得富貴,擁有富貴可能反而會被那些欲望迷失了,這又是一個煩惱源,再者究竟多少財富才能滿足一個人的「福德觀」呢?很難有一個定論。這些都不是埋頭放生、印經就能解決的。
做善事應該會感到快樂,當然要堅持行善,只是必須了解,行善的快樂,雖然能漸次柔軟我們的心,但並不能改掉我們的習氣,因此痛苦來的時候,還是煩惱。你印經跟有緣人結緣,立意很好,自己有跟經典結緣嗎?心性的智慧必須靠深入經藏、從而理解法義而漸次除去累世的蒙蔽,這才是讓心平靜的主要因緣。
你所謂的「附體」,有時是個人太在意「感應」所致,暫時放下看看,所謂魔來魔斬、佛來佛斬。如果你認為真有其事,打坐覺得受干擾,那就改拜佛,好好與之商量,藉你的身心修習佛法,兩者得利,或許有共成佛道的一天,反之,則可能牽手輪迴,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