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事發相中,已分別←惕鬼、時媚鬼、魔羅鬼的情形,今從「義理」敘述其相貌。
正明
若能了知魔與佛,皆是因緣無自性生,法性平等無二無別,入於實相,就不會產生怖畏「魔」的心了。如:《涅槃經‧四依品》(大十二‧六三八上中)說:聲聞人「斷惑入空」,故說調魔;大乘人「體法入空」,無魔可調,方稱為「斷」。既能一心入理實相,何來強、軟二魔呢?
三、明妨亂
魔羅擾亂行人的情況,從前五根的強、軟(可愛、不可愛境)而言,有三種過失:一、令人生病,二、失去觀照的心,三、染得邪法。
(一)令人生病
令人生病有種種相貌,若從五根入,乃指五惡業所感的五臟病: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飲酒罪業,是心口病;淫罪業,是腎耳病,妄語罪業,是脾舌病;若盜罪業,是肺鼻病。身體遭受病苦,心則迷茫荒亂,喪失禪定而致死。因為修習禪定中,任何病況都有可能與業、魔擾有關。
(二)失去觀照的心
修觀的過程中,若能在所緣境中持續修習,必能產生善法、獲得安穩。假使五根受到魔羅(妄念、邪想)擾亂,於所見、所聽或所嗅之後,會讓心境昏沉、恍惚,無法有次第的觀想,導至失去觀照的心,此乃「魔羅」所為。
(三)染得邪法
修習禪定時,染得邪法,可從二十種相貌來驗證:
(1)有者:從色入者,眼根可以見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宮殿堂宇,也看見種種幽暗相貌等色。
(2)無者:從色入者,眼根所見世間諸法,猶如斷滅一樣,空無所有,說灰身滅智,無一法存在,這是錯誤的邪見,令人恐怖畏懼。
(3)明者:從色入者,豁然開朗,所見清晰光明,如日月遍照一般。
(4)闇者:從色入者,坐時心中暗暝,無所覺知。
(5)定者:從色入者,感覺身體極為實在,而且堅韌,如木石。
(6)亂者:從色入者,心意撩亂,攀緣不住。
(7)愚者:從色入者,心識愚昧,昏迷顛倒,不知羞恥。
(8)智者:從色入者,坐中心識極為銳利,知見聰明無礙,卻心生邪覺,終致破壞了三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