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台參加兩岸腦神經醫學學術研討會的醫師群,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前排中)相見歡。人間社記者慧延攝
【人間社記者黃詩貽、如定大樹報導】來台參加「兩岸腦神經醫學學術研討會」的七十位中國腦神經醫師,七日抵達佛光山參訪,受到佛光山慈善院執行長蕭碧涼、佛光聯合診所執行長妙僧法師、楊淵韓醫師及義工團隊的熱情接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更蒞臨簡報會場開示,令所有人喜出望外。
「八十四年前我出生,七十二年前慶幸出家當和尚,沒上過學校,都在寺院學佛門規矩;六十一年前來到台灣,當時一無所有,一雙僧鞋踏遍世界各地,弘法利生…」星雲大師用佛法智慧與醫生展開心靈對談,指出「醫師了不起,靠經驗、智慧解除人民病苦,也是救苦救難,這是菩薩的心。」
生老病死 靈魂不滅
陳彪醫師提問:「經常有巴金森氏症病人問到能不能治得好?要吃多久的藥?我只能回答就像吃飯一樣,一輩子都得吃,請教大師可有更好的答法?」星雲大師認為,生老病死是必然的現象,身體會衰敗死亡,但靈魂不滅,一期一期的生命猶如身上的念珠串在一起,沒有宗教信仰沒關係,但是要對自己的生命有信心。大師以自己為例說:「我一生與病為友,眼睛因鈣化看不清楚,卻用『心』寫出『一筆字』,也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該如何做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師說明:「《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如果只是為了一句話而心生煩惱,便是惹塵埃」;有一天溪水因下大雨而暴漲,一位老和尚和小徒弟為弘法需渡河,剛好一位妙齡女子也想渡河,正當愁眉不展時,老和尚跟小女子說可以背她渡河,一旁的小徒弟看了心生煩惱,三個月後,提起勇氣請教,老和尚笑著說:「我把小姐背到對岸就放下,而你怎麼背了三個月,放不下呢
?」大師以此故事說明「所有罣礙都是由『心』所造,凡事應心存善念。」贏得滿堂的掌聲。
慈悲醫療 身心受益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科教授吳遜認為大陸年輕人缺乏信仰,內心空虛,容易有不好的行為,很希望將大師的理念、義工服務的精神帶到大陸提倡,補足醫師只能醫身體病痛,而不能醫心靈的缺憾。
對於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護智中心目前推廣的失智症篩檢、建立轉介管道的慈善工作,復旦大學兒科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王藝更是深刻感受到,單靠醫療機構是有困難的,佛光山結合醫護專業和慈善人士的團隊就很有希望。
大陸醫師紛紛表示,此行不但在醫學專業上有所交流,更在心靈上獲得極高的收穫,證實大陸流傳的「不到佛光山、沒到過台灣」所言非假,盼望日後能有機會專程到佛光山吸取更多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