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中醫如何治皮膚病

陳婉菁 |2010.05.28
1518觀看次
字級

台灣屬濕熱氣候,皮膚過敏極為常見,包括蕁麻疹、濕疹及異位性皮膚炎,尤其季節轉換,臉上會出現脫皮與紅腫、發癢等情形的患者會增加約三到四成。

皮膚過敏就像每人身上的隱形炸彈,只要碰上過敏原,便會產生過敏反應,特別是當皮膚受傷時若再出現過敏現象,情況會加倍嚴重。

以西醫皮膚科醫師常用的外用製劑,一般來說,大部分患者可藉以控制病情,但卻有一部分患者對類固醇產生抗藥性或對抗組織胺產生依賴性,無法脫離藥物的使用,甚至更嚴重的患者須依靠打針度日。

但處理皮膚過敏,絕對不是一輩子光靠吃藥打針所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找出過敏的原因,調理過敏體質,改變過敏體質。

嚴重皮膚癢會影響睡眠,反覆抓搔破皮流出滲出液,患處色素沉積角質化增厚、或變薄易瘀血,讓患者自信心受傷,情緒不佳,影響生活品質。

以中醫治療皮膚病,不論急性或慢性皮膚炎皆可以達到預期療效,最理想的治療為找出病因給予治療

;中醫觀點認為其產生之病因較為複雜,簡單說明如下:第一,因稟賦不耐,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第二,因氣血虛弱,肌膚失養,外邪容易入侵。第三,因精神緊張、焦慮等情志因素,使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第四,因食魚腥海味、辛辣醇酒等,或因飲食不潔導致濕熱內蘊,化熱動風。

治療方面,以中藥內治法服藥為主,也可以搭配外治法或針灸處理

:內治法簡單分為風寒症、風熱症、腸胃實熱症、氣血兩虛症;針灸可以耳穴或針刺治療,以下說明內治法的治療:

一、風寒症:遇冷或風吹加重,多冬春發病,以桂麻各半湯加減。

二、風熱症:遇熱會加重,多夏秋發病,方用消風散加減。

三、腸胃實熱症:多伴有胃脹疼痛、大便秘結及苔黃膩症狀,方用三黃瀉心湯加減。

四、氣血兩虛症:多屬於遷延數月或數年的皮膚炎或勞累後發作加劇,方用八珍湯加減。

皮膚病是身體內在問題的表徵,為避免病狀反覆發生,應該要從身體體質根本調理,改變過敏體質。

(本文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 陳婉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