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驚覺年華老去,許多人難免心有點發慌,但是,這並不表示就喪失幸福感。美國石溪大學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始於五十歲,雖然健康風險增加,憂慮卻較少,智慧與情緒智商增加,有能力縮減負面,放大正面,只有一種感覺較持續不墜:悲傷。
幸福與悲傷同時並存於知命之年,我的確感同身受。明明心頭的知足、感恩飽滿得幾乎要溢出,但回頭一看到已蒼黃的某件人事、某個回憶,悲傷立即無法抑止的蒙頭罩臉而來,我絕不想聽到「人生就是這樣……」,任由情緒一直往下掉,掉到谷底,再無地可掉,自然反彈回升。
也無需急著找方法療癒,因為再悲傷,整體比例都無法超越幸福感,隨時能在每個瞬息萬變的感動中,再抓回提升情緒的能量點滴。有時候,一個禮拜都沒發生半件好事,天明醒來,不禁自問,生命竟如此無法自主,難道就只能隨著時鐘的滴答聲流逝?
有時候,接二連三傳來好消息,懸而未決的爭端得到共識,久已閒置的空屋找到新房客,連待人接物都不自覺柔和了……一切由不得選擇,多半靠命運來擺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生活,努力的工作,等機會來了才有資格抓好。
三不五時的,我和朋友驅車前往山林森呼吸時,總要回首「計較」一下近日得失福禍,絕非爭強好勝,只是希望自己活得更清醒,更能明白下一站幸福往哪兒去找?如果我一時數不出幾件具體好事,我就對天空高喊,「上帝,你不是我的粉絲嗎?怎麼休假不管我了。」喊過後,就放下,中年男女用智慧才能換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