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昨天應中國江蘇宜興之邀,在宜興大覺寺,與國家級紫砂工藝美術大師們一同紫砂問禪,個個滿載而歸。人間社記者慧延攝
【人間社記者江普順宜興報導】為慶祝《陶都》雜誌創辦周年,中國江蘇宜興宣傳部、宜興廣播電視台、宜興供電局及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昨日於宜興大覺寺聯合舉辦「天祿之旅‧紫砂問禪‧大覺寺」活動,首次邀請佛教大師與紫砂大師相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邀與紫砂大師禪茶論道。
禪茶公案 開啟悟性
國家級紫砂工藝美術大師徐漢堂、呂堯臣、譚泉海、汪寅仙、李昌鴻、鮑志強、顧紹培、何道洪等人昨日出席活動,會中大師說,七十二年前他在宜興白塔山出家,目前正復興祖庭。宜興最驕傲就是「陶藝」,千年以來膾炙人口,宜興「紫砂」可說是人間一寶。
大師說,佛教與中華文化歷史無法分割,相傳達摩祖師在嵩山少室峰面壁打坐九年,感到疲憊而把眼皮割下丟到地上,就長出了茶樹。而最有名的禪宗公案趙州禪師「吃茶去」、「趙州茶」也流傳至今。
大師並舉趙州禪師與徒弟文偃禪師「大便裡乘涼」的故事勉勵與會者,我們在家有沙發、空調,卻不自在,如果有了禪味,大便裡都能乘涼,那麼還有什麼不能逍遙自在的呢?禪,像客廳裡的一盆花、一幅畫,像菜餚裡的味素,可以增添氣氛、美味;生活裡有了禪,就會增加詩意與禪味。
宜興文化 即可清心
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提出如何解讀「清心」二字?大師說,水要清,空氣要清,家庭也要清淨,心更要清,心清就會自在、清涼、安穩。清心的方法很多,茶是重要的一個,一杯茶就可以清心。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宜興有百千種文化,都是要治我們的心,安穩我們的生活,未來要推動茶文化,讓世人了解宜興文化,重視陶藝、茶禪。
開悟不難 就在當下
李昌鴻大師則問「以禪悟茶」如何應用?大師回道,佛教不是叫我們只信佛、拜佛、求佛,最主要的是行佛。行佛之慈悲、忍耐、無我、為眾,所以佛教不完全講信仰,是叫人開悟。大師說,開悟不難,日常生活中,我懂了、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都是一種悟。主題「紫砂問禪」,所謂「小疑大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有問才會有答案,才會開悟。
大師進一步說明,禪是我們的心,每人都有禪心,有人聽到木魚「嘟」一聲,虛妄粉碎,真實的世界呈現在面前;有人聽到小孩哭、豬叫聲、喇叭聲悟了;有人看到花開花謝悟了;有人跌了一跤悟了。悟了以後,明白無時空,無過去、現在未來,一切都在當下、眼前。許多創作也要有悟性,看人家想自己,一比較也會有所悟,多一點思考,石火電光中,偉大的發明、創作,可能就在這一時之間悟到了。
藉陶文化 發揚佛法
譚泉海大師則提出佛教文化與陶文化的關係,大師說明,佛教發源於印度,光大於中國,成為中國文化,而拳術、音樂、昆曲、各種戲劇、雕刻等都與佛教有關,乃至生活衣食住行、語詞都受到影響。甚至唐朝的鑑真大師六次東渡才到日本,影響日本的衣服、飲食、文字、建築,成為日本文化之父。「供春壺」也留下與佛教的因緣關係,因此,凡事透過宗教、信仰,把它發展出去,會有力量。